052C型驱逐舰中期大修过程中,可将舰艉

8艘满载排水量1.25万吨的型万吨大驱,成为中国海军在新时期实现战略转型的标志性战舰,在驱逐舰领域成了全球海军界追赶的目标舰,数量更为庞大的25艘/吨级D/DL型驱逐舰,都成了中国军迷眼中的“过气网红”。

在此背景下,最早被冠名“中华神盾舰”,中国海军率先装备的主动拥有相控阵雷达和舰载垂直发射装置的6艘满载排水量吨的C型驱逐舰,在《舰船知识》《现代舰船》《舰载武器》等国内著名的军事科普类杂志中,已经鲜有文章提及了,网络上也极少新的关于C型驱逐舰的报道。

现在,网络上传来关于C型驱逐舰的最新报道,消息是海外媒体率先披露出来的,说是澳洲海军1艘“安扎克”级护卫舰“帕拉马塔”号,从越南驶向日本、韩国途中,在擅自闯入东海中国领海时,被中国海军的1艘C型驱逐舰和1艘型攻击核潜艇进行了跟踪、监视、查证、识别、警告、驱离。

C型驱逐舰,再早出现在本世纪初,首舰“兰州”舰,年10月18日服役,成为中国海军最早入列的国产防空驱逐舰。

“兰州”舰,自服役到当下,来头带尾巴时间过去了18年,早就过了驱逐舰、护卫舰等主战舰艇,一般到了15年要进行中期大修或是技术改造升级的时期。已经年7月18日,仍然没有权威的消息,能证明C型驱逐舰首舰,进行了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对于中国海军大型防空驱逐舰的发轫之作,C型驱逐舰是“小步快跑”的作品,带有明显的试验性质,只是解决了中国海军有无防空驱逐舰的问题,却不是中国海军防空驱逐舰的目标舰。

C型驱逐舰,最大的外观特征就是,舰上设置有4面大型弧形的雷达天线,是主动有源相控阵雷达,拥有强大的探测能力,能引导“海红旗”-9区域远程防空导弹拦截各类航空飞行器和来袭的反舰导弹等。

“海之星”雷达的升级版本A型和B型,分别成为D/DL型和型万吨大驱上的雷达,在对电磁兼容、雷达波形、信噪控制、杂波过滤等方面,都较型雷达的性能有了大幅度地提升,探测精度和距离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引导防空导弹拦截更远距离来袭的目标。

此外,C型驱逐舰的舰载垂直发射装置,具备过渡性质的非标准件,只能发射“海红旗”-9防空导弹,无法兼容发射其他导弹,显得性能极为单一。

以至于“鹰击”-62反舰导弹,在C型驱逐舰上只能以2座4联装的方式,布置在舰体甲板上,采用倾斜发射模式,不利于C型驱逐舰的隐形性能的提高。

C型驱逐舰,总共分两批建造了6艘。首批2艘,即“兰州”舰和“海口”舰,与满载排水量吨的B型驱逐舰“广州”舰、“武汉”舰,被当时的军迷誉为“江南四驱”,差不同几乎同时服役南海舰队,让南海舰队拥有了远程区域防空能力。

第二批4艘C型驱逐舰,差不多是在相隔8年以后才入列,都被分配进东海舰队,即“长春”舰、“郑州”舰、“济南”舰和“西安”舰。

对于C型驱逐舰的改造提升,本文作者不认可网络上某些推文所说的,将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升级成D/DL型驱逐舰上装备的A型雷达;将mm单管舰炮,换成mm单管舰炮;将近防炮换成1近防炮;将非标准的8座6单元舰载垂直发射装置,换成8座8单元标准的舰载垂直发射装置。

对于C型驱逐舰来说,上述的现代化改造提升工程,可谓耗资巨大,特别是对舰载垂直发射装置的改造,需要“开灶破膛”,必然带来内部舱室的巨大调整,舰用燃气轮机位置的腾挪等。

看看C型驱逐舰舰载垂直发射装置的布置,mm单管主炮后,近防炮系统前,是6座6单元外观形状是圆筒型的舰载垂直发射装置,面积和D/DL型在此位置的4座8单元巧克力形状中国海军标准的舰载垂直发射装置,两者不仅外观形状大相径庭,而且面积大小也相差很多。

再看看C型驱逐舰后部设置在直升机库内的2座6单元的舰载垂直发射装置,想让C型驱逐舰整合成D型驱逐舰的2个4座8单元的舰载垂直发射装置,估计军工科研人员会头痛蛋疼一并发作。

如此“大动干戈”,不但耗资巨大而且改造工程没有个4-5年,是绝对拿不下来的,参考满载排水量吨B型“深圳”舰改造工程耗时4年,最大排水量吨的E型“现代”级“杭州”舰改造工程耗时高达5年,新建驱逐舰都不用那么长时间。

这两艘中国海军的大型战舰,在改造前都没有舰载垂直发射装置,“深圳”舰对空防御,只有1座8单元“海红旗”-7近程防空导弹;“杭州”舰是2座有弹库总共备弹48枚的“施基利”单臂防空导弹发射架。

特别是“深圳”舰,对空防御竟然落后于0吨的轻型护卫舰,毕竟舰上有1座8联装防空反导性能出色的“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发射架,军方的颜面确实有些挂不住。将“深圳”打造成拥有舰载垂直发射装置的舰,大把的资金砸下去、大量的时间耗下去,军方还是能够承受的。

但4座8单元总共32单元却是A型护卫舰上的非标准舰载垂直发射装置,用来发射“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兼具发射“鱼”-8反潜导弹,耗资巨大的改造工程只是一艘A型放大版,军方和军迷其实并不满意,以至于M型“现代”级驱逐舰“泰州”舰和“宁波”舰的改造提升工程已经暂停。

今后中国海军是否愿意再砸大把的钱对M型“现代”级驱逐舰“泰州”舰和“宁波”舰进行改造,现在看来将是一个未知数,改造提升工程或许将被无限期地搁置。

在不缺大型防空驱逐舰的当下,耗资巨大打造的一艘战力与吨级的A型护卫舰大致相当的吨级大驱,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可谓得不偿失,其实意义并不大。

闲扯了很多,回顾头来,切入正题,对于C型驱逐舰的改造提升,本文作者认为既要节约宝贵的资金,同时要考虑到现役武器装备的堪用,不是想当然地将所有好的东西一股脑儿地都堆积在C型驱逐舰上。

本文作者认为C型驱逐舰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实际性能并不落后,远超A型护卫舰上的机械扫描的型三坐标雷达,而不必换成D/DL型驱逐舰上价格更为高昂超过亿元人民币的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

舰上的mm单管舰炮、近防炮、mm多用途火箭发射器、mm鱼雷发射管、“鹰击”-62反舰导弹等,都是中国海军现役的舰载武器装备,性能也是堪用的,能满足作战需求,就没有必要予以换装。

对于C型驱逐舰来说,防空反导却存在一定的漏洞,舰上只装备48枚“海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缺乏“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和“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

在“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明显无法上舰的前提下,与单一的“海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不兼容舰载垂直发射装置,可以考虑让“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上舰。

“红旗”-10,采用被动射频+红外成像复合寻的制导技术,能拦截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打击。在中国海军历次贴近实战的演习中,艺高人胆大的中国海军水面舰艇,曾经多次打爆了拆除引信的反舰导弹实弹。

即便拆除了引信的反舰导弹,在演习中如果不能被舰载雷达、红外/光电瞄准系统捕捉到信号,防空导弹和近防炮不能将其拦截,砸到驱逐舰、护卫舰上,对于战舰也是非常危险的。

能在历次军演中,打爆来袭的拆除引信的反舰导弹,意味着着中国海军驱逐舰、护卫舰等主战舰艇的雷达性能极为可靠,防空导弹和近防炮性能也出类拔萃,提高了战时我海军主战舰艇的生存能力。

可以将C型驱逐舰机库上方的那座近防炮拆了,换成防空反导性能优异的1座24联装“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如此布局就和D/DL型、型驱逐舰类似了,增强了此舰的防空反导能力。

一般驱逐舰、护卫舰等主战舰艇,在服役15年左右会进行中期大修,同时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由于C型驱逐舰是特殊的存在,拆了非标准的舰载垂直发射装置,还不如另起炉灶,建造全新的D/DL型驱逐舰。

其实,只需将C型驱逐舰机库上方的那座型7管30mm近防炮系统拆了,换成1座24联装“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就能极大地提高C型驱逐舰的防空反导性能。

其他的型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mm舰炮、型近防炮、“鹰击”-62反舰导弹、mm反潜鱼雷、mm火箭弹发射器等,都是中国海军现役的标准舰载武器系统,作战性能能够满足作战需求,没有必要将这些舰载武器更换。

如此既能大量节约中国海军宝贵的军费,同时也提高了C型驱逐舰的防空弹导性能,综合作战性能至少能达到DL型驱逐舰的80%以上,又延长了此型驱逐舰的入列年限和使用寿命,何乐不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9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