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近代海军教育资料选辑跋

纪麟思

《中国古代近代海军教育资料选辑》终于要面世了!我国历史上关于海军的建立与发展史料匮乏,主要源于我们是一个爱好和平,没有向外扩张思想的民族。但是不侵略不等于不会被侵略。所以,著名海军军事史研究者、海军离休军官杨志本先生在这部著作中写道:“通过概述与研究中国古代海军(舟师、楼船军、水军、水师)、中国近代海军(晚清海军、中华民国海军)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探讨、总结中国古代近代海军的历史经验,史论结合,以史为鉴,鉴古知今,古为今用,借以提供指导中国海军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的途径。”

《史记》中有载牧野之战(公元前年,一说前年或年),其《太誓》之词中有“苍兕苍兕①!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这一记载充分证明在商周时期,军队已在应用舟楫作战,即水战。从整体来说,我国古代“海军”一直没有兵种之分,战时,以陆军上船操练以为水师;水师弃舟则为陆战之军。直至明朝时期,为抗击沿海倭寇袭扰,在各口岸设炮台建立专门的岸防陆军,备火炮舰船。后又中断几百年,至清晚期,清廷迫于列强从海上发起侵略,才正式设立了海军这一军种,但是其宗旨不过是为协助岸防陆军沿海岸线巡视和对外防御的需要而设,并无真正的“海军”观念。虽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思想启蒙者魏源②提出了“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的海军战略思想,且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比美国著名军事家马汉③所提出的海军远洋战略思想早出半个世纪,但并未得到没有“海洋疆域权利”观念的清廷重视,使得魏源的设想未能得到实施。直至中华民国,对“海洋疆域权利”的观念未曾有所改观:蒋介石不以战舰在海上对敌运兵船寻机袭击,以歼灭日登陆兵力,却是消极地将舰艇视同顽石,自沉长江口内,企图以阻塞航道来阻止日军入侵而毫无作用。及至日本战败投降,民国政府也只是在一些岛屿上立碑为识,无视海疆,以至留下至今的南海问题。

纵观近代史上的中国,一直处于抵御侵略的窘境。这一切皆来源于海上,源于其他国家发展了强大的远洋海军,而我国被迫建立起的海军又只局限于岸防和近海防御。海岸线,是一个非内陆国家的门户,而“有户无庭”,放弃近海海域的管辖权,放弃远海的使用权,没有海权观念,就没有正确的战略思想,这是近代战争中我国海军一败涂地的主因。

直至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成立,大部分海军指战员的思想依旧是“大陆军”“沿海沿江”防御的旧观念,这是束缚我国海军发展的一个错误认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我国海军建设终于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更多的海军指战员、更多海军军事研究专家清晰地认识到了海军战略思想的问题,“海军”理念也从“浅蓝”走向“深蓝”。

以史为鉴,未来中国海军的使命不可再重蹈覆辙。海军的使命是什么?

第一,保卫海洋国土。

陆地有陆军,领海同样要有海军的保卫。大海,是环抱着陆地的海洋国土。常说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仅是指我国的陆地面积,我国领土面积应该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加上内海和沿海岛链以内的海洋面积才是准确的。无视海权,实同于自弃疆土!但是,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没有远洋作战的能力,海权空悬,海洋国土的主权也便无从谈起。

第二,决胜大洋战略。

二战时期,如果我国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和主动出击、建立大洋战场的战略思想,将侵略者的运兵船击毁于外海,那么可以想见,历史是会改写的,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就是大洋战略思想和大洋战略能力的重要性。

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要在敌犯我时我有能力“犯敌”,就必然要大力发展各军兵种的作战能力,其中必然包括海军的作战能力,包括远洋作战能力。我们不侵犯别人,但不等于自缚手足不进行积极防御和反攻。具备了大洋战略思想和大洋作战能力,就可以把战争阻隔在远离本土的远洋,建立大洋战场。即便不能全胜,也可以延长战略纵深,使战争对本土的破坏得到缓冲,或是远攻敌国本土,把战火在敌国的国土上点燃,以起攻敌之必保以制敌的作用。

第三,发展海洋经济。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不仅是领海海权问题,还有海上专属经济区的管辖问题,更有公海的使用问题。公海是全世界人民的,自然也是中国人民的,我们有权利和义务维护并利用。为了渔业和海上航运的安全、为了海底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为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需要,我们都必须向远洋发展,向全球发展。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远洋作战和运输能力作为保障,没有足够的海军实力是不行的。

曾经,我国以强大的远洋运输能力铺就海上丝绸之路,给世界带去文明与祥和;曾经,我们以“不设防不抵抗”期翼不激怒嗜血的侵略者以换得平和安宁。但是,和平不能祈求,要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威慑力做支撑。这才是我们今天要重视中国古代近代海军史教育的主要目的。

年5月

① 苍兕,传说中的水兽名,古代用于掌管舟楫的官或者借指水军。

② 魏源(年4月23日~年3月26日),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国近代首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代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我国海战思想的启蒙者。主要作品有《海国图志》《圣武记》《皇朝经世文编》等。

③ 马汉,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美)(AlfredThayerMahan,年9月27日~年12月1日)。军事家。“海权”理论提出者。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海权的影响与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

《中国古代近代海军教育资料选辑》封面

注:这是应邀为我的作者杨志本老先生的新书《中国古代近代海军教育资料选辑》所作的跋。杨志本老先生是我国第一批海军研究专家,现已百岁高龄。老先生的海军系列作品将在后面文章中详细介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07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