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报道中国第7艘特种舰下水,以星宿命名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英国著名情报网站简氏防务9月12日报道:中国海军第七艘改良型A型情报搜集船(AGI)于9月8日在上海沪东造船厂下水。

西方一般将该级舰命名为“东调”级(Dongdiao-class),并称在此之前已经有6艘同型舰下水和服役。而这些舰均以天上的星宿命名。比如首舰舰就叫“北极星”,非常霸气。此外还有“开阳星”、“天王星”、“天狼星”等舰名,是非常独特的一系列舰艇。

图片:英国简氏防务网站上刊登的中国第7艘A型情报搜集舰下水。

据报道,该级舰的第6艘是年3月开工建造的,年2月下水。而这次的第7艘属于改进型的“东调”级,因此简氏防务将其称为A型。

图片:在舰桥上安装了圆柱形天线整流罩的舰“开阳星”号情报搜集舰。

据简氏防务估计,该级舰标准排水量为吨,满载排水量吨,长米,宽16米。外形上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配有3~4个非常高大的天线整流罩,而建造的这几艘情报搜集舰或多或少在电子设备上有所不同,比如第5艘舰“开阳星”号就在舰桥上安装了一个独特的圆柱形天线整流罩。目前第7艘部分雷达电子设备还没有安装,因此最终形态还不好估量。

图片:年12月下水的号电子侦察舰“天王星”号。

情报搜集舰又称电子侦察舰,是用于电子技术侦察的舰船,所搜集的电磁信号和数据资料对于破译敌加密信号、摸索敌通讯频段规律以及研究有针对性的干扰方法等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目前有能力建造电子侦察舰的国家非常稀少,仅有中、美、俄、日以及欧洲部分国家能够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造电子侦察舰。

图片: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搜集船是苏联时期的“乌拉尔”号核动力电子侦察舰,采用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舰体。

中国海军也一直高度重视情报搜集舰的研制建造。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将一艘海洋调查船“向阳红21”号改装为电子侦察舰。该舰曾叫“海洋13”号,年9月-10月试航,年11月交船,于年3-4月进行专业设备试验,并服役于南海舰队。该船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配套设备全部国产的第一艘远洋电子技术侦察舰。

图片:向阳红21号/海洋13号改装的号电子侦察舰是我国第一艘专用的海军情报调查舰。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海军又在C中型海道测量船基础上研制了A型中型近海电子侦察舰。

该舰满载排水量吨,拥有光学侦察系统、声学侦察系统、雷达侦察系统及无线电通讯侦察系统,并装有先进的气象卫星接受系统,卫星导航组合系统及其完备的全套通讯设备。该舰目前服役于海军北海舰队侦察大队,舰号先后用过V-北调(向阳红28)等,现为北调。

图片:舷号为北调的型中型近海电子侦察舰。

年,停歇已久的中国电子侦察舰设计建造工作重新起步。

当年服役的“东调”号是中国第一艘可搭载直升机的情报搜集船,该舰就是后来连续建造仅二十年的型电子侦察舰。这艘首舰“东调”号舰后改名为舰。

图片:东调舰,这是中国型情报调查船的首舰,与现在满身是球的造型差别较大。

该舰采用长首楼船型,上层建筑较长,集中在船体中部,舰桥较高,在甲板室上共设3层,一座高大的四脚桁格桅位于其上。舰桥顶层、烟囱前和烟囱后部上层建筑顶端各设有一座抛物面天线和基座。舰桥前还设有一座类似天文台的圆顶型装置,船尾上甲板为直升机飞行甲板。

图片:改名为号“北极星”舰的型情报调查舰首舰。

该舰除用于传统情报搜集外,还可进行导弹跟踪,即具有航天测量船的某些功能。船上还安装了一些自卫武器,1座双联装37毫米炮布置在上层建筑前的上甲板上,2座双联装25毫米炮位于机库顶端左右舷侧。

该舰后来安装后续批次建造的标准进行了改装,最大的区别就是安装了不少球形整流罩,使其和后续舰已无差别。

图片:进行现代化改装后的号“北极星”舰。

随着型情报调查舰的相继服役,中国海军电子侦察能力有了长足进步。

美国、日本的舰艇一旦出现在敏感海域,往往会发现中国情报调查舰的身影。年6月15日,美军航空母舰“斯坦尼斯”号舰长霍夫曼向西方媒体表示,当天该航母正在西太平洋上航行,准备和日印船只会合参加联合演习,一艘中国情报调查船在7至10英里外进行“尾随”。据外媒估计,这就是一艘型情报调查船。

图片:追踪美国航母的型电子侦察舰,可以及时收集美国航母和舰载机的各型电子讯号。

虽然型情报调查舰家族并非主力战舰,但有了他们的努力,我们能够获得美日等主要海军国家舰艇的各种电磁信号特征,在和平年代中的作用甚至要强于航母,这为我们做好未来战争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第7艘A型舰的下水,中国电子侦察舰家族又增添了一员虎将,也证明了不断增加的侦察工作量呼唤新型舰艇的加入。

图片:被日本自卫队拍摄到的中国海军号“天狼星”舰,型情报搜集舰始终战斗在对抗的第一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70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