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年11月28日:美国研发的SM-65擎天神导弹首次试飞成功,成为首个可以投入使用的洲际弹道导弹。
对于洲际导弹,大家也许有个疑惑的地方。
洲际导弹射程可达1.6万公里,国土面积不够的国家是如何试验的?
国土长度超过1.6万公里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的。
近代历史上最大的国家,就是苏联。苏联最鼎盛时期,领土长度只有1万公里。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就是朝着大洋深处发射。
以太平洋为例,南北长度为1万公里,东西最宽为1万公里。
所以,太平洋附近的国家是可以进行全程导弹测试的。
年5月18日,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试验,导弹就成功落入南太平洋预定目标。
但是,这种实验非常麻烦,像打仗一样。
为了这次洲际导弹实验,中国早在年就开始准备,年全面建立了洲际导弹研制、试验靶场、工程测绘、陆上测绘、陆海通信、气象水文、航空保障,以及测量船基地建设、远洋测量船队、护航舰队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和协同计划。
为什么搞得这么大?
一来这里是公海,原则上谁都可以打捞任何东西。如果我们不能第一时间打捞到洲际导弹残骸,尤其是数据舱,就很有可能被潜在敌抢走;
二来在大洋打捞残骸谈何容易?就算美国、苏联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年这次测试,出动了18艘军舰,有人参与了工作。
当事人回忆:年5月12日,我舰队顺利抵达位于东经度40分、南纬6度44分的南太平洋海域,整个舰队重新整编为测量和护航两个舰队群。
最让我方头疼的是,有时候几十艘外国舰船来到我方作业区域,把我方舰队围了起来,导致我方想干活都没空间移动。
在打捞期间,我方人员更是有很大压力。在数据舱落下时,给我方打捞的时间并不多,据我方科研人员计算,洲际导弹落下后大概能激起米高的水柱,海浪会在4分钟后逐渐恢复平静。
也就是说,我方负责打捞的人员,要在4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赶到打捞海域,并快速完成打捞工作,否则数据舱很有可能被其他国家抢去。
然而,当地海域环境复杂,又有着大批先进的外国舰船、飞机堵在那里,稍有不慎我方就无法完成任务。当天,我方另一架直升机冒着巨大危险,飞往导弹预定靶区警戒,随后导弹从天而降,以雷霆万钧之势朝目标海域砸去。
此时,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东风5号”洲际导弹以蛟龙雄姿飞入大海,随后就激起了百余米高的银白色冲天水柱,我方舰船上瞬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与此同时,之前与导弹弹头分离的数据舱,也落入海水中,并释放出了大量绿色染料,把附近的海水都染成了绿色。
我方盘旋在0米高空的飞机获取数据舱位置后,立即将位置信息发给负责打捞的直升机,直升机立即全速赶往目标区域。
尽管在赶往目标区域时,直升机遇到了浓雾积云,却没有绕云飞行,而是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直接穿云而过,只耗时4分钟就抵达了数据舱上空30米处悬停。
与此同时,美飞机也发现了数据舱的位置,并在附近投下了声纳浮标,美国2架直升机也赶到现场,并在数据舱上方50米处低空盘旋,试图抢夺我方数据舱。
我方发现美直升机后,火速放下潜水员进行打捞,潜水员不顾个人安危,快速赶到数据舱前,仅用时5分20秒就成功把数据舱捞了上来。
看看,人负责执行这个任务,还搞得这么惊险。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已经很少有这种洲际导弹测试了。
现在的洲际导弹测试,基本都是高弹道测试。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大型计算机进行导弹轨迹的推算,计算出燃料、发动机推力、飞行时间、再入大气层时间等等各种参数。
导弹发射时,导弹进行高弹道的飞行,也就是保持其他条件,将射高增加。
于是,测试导弹的射程会减少很多。
大国这样发射导弹,都可以落在本国境内。
美国在年发射的三叉戟潜射洲际导弹,从本土旧金山发射击中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环礁的夸贾林靶场,总射程公里。
自然,三叉戟导弹的射程为1万多公里,这主要还是采用了调高弹道高度和弹道最高点的测试方法。
俄罗斯也差不多。
俄罗斯通常在领土最西端的莫斯科陆地附近或者摩尔曼斯克附近的海上发射,击中领土最东端远东堪察加半岛的库拉靶场。
导弹实际飞行距离也是公里,同美国差不多。
中国则凑不出公里的距离!自从年东风5导弹试验以后,我国就停止这种全射程试验工作。
现在我国采用高弹道试验方法,通常是从山西的基地发射导弹,击中新疆罗布泊的基地,距离只有0多公里,就可以达到效果。
在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导弹工程师为了计算一道V2导弹的弹道轨迹,需要几十人的花费一周时间。
今天用超级计算机,只需要几秒就办到了。
科技改变了一切。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