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农大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做相关研究
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庐州实验室
现如今,科技的力量正在改变世界,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国字号”重点实验室成为这场变革中的“重要战场”。在创新之都合肥,“国字号”实验室相继“落户安家”,“科里科气”扑面而来。在年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让我们搭上科技快车,向合肥国家级实验室出发,探寻合肥科技“上升力”的密码。
打卡点: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片叶子里的“大文章”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素有“神奇的东方树叶”之美称,不仅传承着悠久的中华历史,也凝聚着无数“茶人”的匠心与汗水。在合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茶科技研发力量全国领先。
走进茶叶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你可以看到一台台先进的仪器设备,科研人员正对茶叶进行各项检测、分析;在试验茶园、组培与遗传转化平台、香气研究平台……可以直观了解到茶叶育种、技术攻关、产品应用等方方面面;来到科普展教区域,可以跟随茶学专家学习茶叶基础知识、欣赏茶艺表演,在茶叶带来的清香与优雅中沉浸与陶醉。
据了解,茶学学科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前身为年创建的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是全国茶学学科的摇篮。年,安农大茶学实验室正式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选育多个国家级茶树良种,建有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合作建立多亩茶苗繁育基地。同时,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扎根安徽,面向全国,影响世界,以茶赋能,不断推动科研成果的深化应用和转化落地,全面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国内外茶叶科技与茶产业发展趋势,以茶学领域科学问题和茶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茶产业特色和重大需求为指引,目前,实验室主要围绕茶树生理生态与种质创新、茶树次生代谢与品质化学、茶的健康功能及作用机制、茶叶质量安全与加工利用四个方向,开展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研究。”该实验室主要负责人介绍。
打卡点: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体验“科学治火”的奥妙
这里有让人叹为观止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火旋风实验装置,也有在室内就能电闪雷鸣还原大自然雷击起火的实验平台。从飞机防火灭火,到舰船消防系统,从城市建筑火灾,到森林火灾,都在他们的研究范围内。在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藏有许多关于火的秘密,而揭开真相的“钥匙”就握在科研人员的手中。
在大空间火灾实验厅,实验台上摆放着国际上尺寸最大的火旋风模拟实验装置,点燃置于中间的油盘,“火旋风”迅速旋转蹿高,如一只气势恢宏、绚烂多姿的火凤凰,盘旋而上。不过,虽然“火旋风”的实验演示看起来霸气十足,但它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坏家伙”。火旋风又叫火焰龙卷风或者火怪,经常出现在森林火灾或城市大火中,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据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研究火旋风形成的临界条件,可以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来预测火旋风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避免火旋风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雷击火是由雷电引发的森林火灾,通常发生在人迹罕至的森林地区,容易发展成森林大火,造成难以预计的重大损失。在雷击火实验平台,研究雷电如何点燃森林可燃物,引发雷击火等科学问题,能够为森林雷击火的预测预警提供科学的指导。
作为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也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基地和学术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年通过立项论证至今,已经走过了34个年头,面向国家火灾防治重大需求,走在世界火灾科学前沿。目前,实验室设有建筑火灾研究室、森林与城市火灾安全研究室、工业火灾研究室、火灾风险评估研究室、火灾化学研究室、火灾监测监控研究室、清洁高效灭火研究室、计算机模拟研究室等8个研究室,在火灾动力学演化理论、关键防治技术和方法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打卡点: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庐州实验室
“科幻基因”强大“智造”速度惊人
有科技的地方,总有科幻大片的“即视感”。在联宝的生产基地里,以合肥古地名命名的庐州实验室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计算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诞生于此。
惊人的制造速度,并不意味着牺牲品质,每一台电脑“出道”前,都要经历“特种兵集训”式的测试环节。只有历经“千锤百炼”,才能到达你身边。
极寒与高温交替;盐雾沙尘开始起舞;高空低气压猛然集结……环境实验室的“每日功课”是通过模拟各种气候环境条件,验证产品在存储、运输、使用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如何保证到你手里的电脑,能稳定发挥?这题可以交给稳定性实验室:通过长时间高负荷测试,如系统开关机、待机、休眠、显示功能、数据传输、多任务处理等,最大限度模拟用户使用情景,以保证产品的功能性及稳定性。
此外,每台设备还要经历一番严苛的冲击和跌落考验。一个钢球,从半空自由落体坠下,砸在电脑盖板上,而电脑需要毫发无伤……冲击实验室通过模拟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冲击和跌落场景,验证产品结构强度的可靠性。
极端测试后,真人上阵体验也必不可少。UE体验实验室,专门收集用户的声音,将需求转换成工程语言产品规格,不断优化产品,让产品更好用。
庐州实验室建立于年,是以产品保证部为核心,联合了研发、质量、工厂、供应商及服务商等优质资源的专业级联合实验室平台,共涵盖了16大类测试项目,可进行多项实验。年获得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实现了与全球35个国家及地区、54个国家权威实验室的互认互通。
同时,庐州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强强联合,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还把实习基地“搬”到了这里,让毕业生和工程师一起搞研究创造。“3年合作中,学生与工程师共创专利12份,获得3项发明专利。”庐州实验室主任杨爱军透露,关于未来的展望,庐州实验室正研究数字样机、仿真技术应用等技术方案。“比如,通过搭建性能样机、功能样机、几何样机等,提前识别设计风险,‘设计即通过’。”
“国字号”实验室“牵出”合肥科技“上升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如同一颗裂变的“种子”,以惊人的速度在合肥大地不断拔节生长,塑造出一座“科里科气”的城市。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丰富的合肥,坐拥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研发平台,汇聚了丰富的创新成果。
截至目前,合肥拥有国家级各类型实验室15个,包括2家国家实验室: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1家国家研究中心: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深空探测实验室、电磁信息控制及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永磁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分别是中国-俄罗斯超导质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哥斯达黎加果蔬生物育种及智能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从年获批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创新动力持续奔涌,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而合肥国家级实验室也将继续承载国家的使命与期待,奋力书写合肥科技新的“篇章”。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胡琪/文刘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