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1发布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日前,《中国科学传播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该报告是关于年中国科学传播发展状况客观评述的专项研究成果,对中国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视、影视作品、网络、科普活动、科普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年度科学传播情况进行了全面研究评价。

  报告显示,年是中国科学传播经历巨大变化的一年,也是中国科学传播能力迅速提升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卫生健康和防控疫情相关知识与方法受到媒体、公众的高度   统计数据显示,在科普图书和期刊方面,年中国共出版科普图书.6万册,科普图书出版数量越来越多,精品不断涌现,选题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题材和内容日趋丰富。中国期刊发行1.31亿册,科技期刊总量为种,其中科普期刊种。在科技期刊总量减少的情况下,科普期刊数量逆势大幅增加。《中国国家地理》《博物》《航空知识》《舰船知识》《气象知识》《科学画报》《科学世界》等刊物深受读者喜爱,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全国报纸数量减至种,现有报纸采取多种方式创新求发展,专业报纸生存压力较大。

  在纪录片方面,聚焦重大题材成为年度纪录片生产创作的一大特点,多部科学抗疫、脱贫攻坚等主题的作品陆续上线,全年上线的疫情纪录片共44部。自然地理科学影片异军突起,中国科学纪录片聚焦于讲好中国故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英国BBC合作的《中国:大自然的古老王国》,首次向世界呈现了中国国家公园的自然之美。B站与美国国家地理联合出品的《未至之境》选择了雪豹、熊猫等中国典型动物符号作为拍摄对象,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此外,年,中国新建科普网站个,创办科普类微博个,创办科普类   报告同时显示,中国的科学传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科技报纸版面压缩,阅读场景锐减,出版周期相对延长,信息发布相对滞后;科普期刊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学生市场扎堆,成人市场偏冷;科普图书创作手法较为单一,引进图书居多,优秀原创作品较少;科技人员参与科学节目热情不足,影视作品科学性尚需提升,网络科学传播审核把关不严,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滞后,科学传播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据悉,《中国科学传播报告》是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重点支持的专项研究报告,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报告系今年首次编撰,未来将每年编撰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报告编写出版提供了支持。

来源:中国科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886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