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www.xftobacco.com/m/二战时期,撇开陆军和空军不论,仅是交战方海军航母、战舰、重巡的规模,在可预知的未来,将是无法超越了,除非爆发更大规模的海战。但现在,有核武器当压舱石,估计大国之间也极难发生大血拼,因此二战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模战争,尤其是海战中舰艇的数量后人将无法超越了。那时建造的鱼雷,是以反驱逐舰以上的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为主,口径普遍都在毫米以上,具备大口径、高装药量、大爆炸威力等特点,不像现在的舰载鱼雷大都以毫米轻型鱼雷为主,以打击水下的潜艇为主,当然爆炸威力不如二战时期的反舰鱼雷了。那时,除了个别发达国家的海军,在二战末期拥有了被动式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等具备当代技术的先进鱼雷以外,绝大多数交战国普遍使用的是采取直射方式不具备自主导航能力的鱼雷,所以尽管当时的鱼雷爆炸威力极大,但命中概率却普遍不高。大凡鱼雷的形状似柱形,头部呈半圆形,以减少航行时的阻力,发射后可自行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触碰舰体后在水线以下爆炸,对舰船造成巨大的破坏,受损严重的舰船顷刻之间就会沉没。遭到鱼雷打击的舰船,即便当时不沉,也将受损严重,会失去战斗力,鱼雷对舰船的破坏比反舰导弹更厉害,原因是鱼雷在水下爆炸,水的密度比空气大许多倍,爆炸威力通过水压瞬间全都传递到了舰船上;而反舰导弹是在舰船水线以上爆炸的,威力自然要远逊于水下爆炸,对舰船的破坏也不如鱼雷。二战时期,尽管有了航母和舰载机,对水面舰艇的威胁很大,但交战双方作战时,依然还是舰炮为主,鱼雷对双方交战舰艇有着严重威胁,为了防止鱼雷的打击,驱逐舰以上的大中型水面舰艇的舰体都有一定厚度的侧装甲,防止受到水下鱼雷的打击。但是,鱼雷的爆炸威力实在是太大了,像排水量高达7万余吨号称“永不沉没”的大和号战列舰,尽管也中了多枚航空炸弹,但真正致其与死地的,却是水下鱼雷爆炸带来的致命伤害,导致全舰进水严重而称没。当代的水面舰艇,尽管都是高科技武装,什么宙斯盾、相控阵雷达、各类防空反舰反潜导弹,以及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等,貌似战斗力十分强大,但都没有装甲防护带,全都属于薄皮铁壳。不要说是二战时期的鱼雷打击了,就是和万吨级的民用船只相撞,都会被撕开大口子,严重的海水倒灌就沉了,这方面挪威海军排水量余吨的南森级护卫舰就是典型的案例。强大如老美海军的阿里·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将近万吨的排水量,俨然是海上庞然大物,曾经一段时间,经常会与民用船只发生海上碰撞事故,但每次受伤的都是阿里·伯克级驱逐舰,有的受损非常严重,只能被拖运回船厂大修。二战时期的反舰鱼雷,只需要一枚就够了,不客气地说,即便是当代万吨级的驱逐舰,都将被其送入海底,因为鱼雷的爆炸力实在是太大了,薄皮铁壳军舰怎么能经得住重型鱼雷的打击,而且还是一枚二战时期的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