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胡剑、胡慧、唐泓翼、许亮)
1能源革命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时代机遇
能源革命往往伴随着大国竞争格局的变迁
人类文明的演进其本质是一场能源革命,作为驱动个体、组织、社会运行的原动力,历史上的每一次能源革命都会催生新一波产业革命,从而打破原有的工业体系与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抓住新一轮能源与产业革命机遇的国家往往就会顺势崛起,正如泥炭之于荷兰,煤炭之于英国,石油之于美国。
荷兰崛起的核心动能是其率先进入了化石能源时代。自年开始,荷兰通过自身廉价的泥炭资源优势支撑了石灰烧制和啤酒酿造两大能源密集型产业,并将泥炭优势转化成强大的海军实力,由此建立起世界性的商业网络,进而在17世纪于北美、南美、非洲和亚洲建立了自身的殖民据点。根据西南财大能源经济研究所数据,荷兰当时每年泥炭使用量大约相当于75万吨煤炭,按每亩地公斤干物质算,相当于为荷兰扩展了万亩土地,支撑了荷兰近年的繁荣。
英国基于煤炭能源体系,充分释放出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的潜能。到了18世纪末,为了支撑蒸汽机、冶炼洪炉、海军舰船的运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更高效的能源提出迫切需求。而这一时期的英国率先实现了向煤炭能源体系的转变,年至年,英国的煤炭产量由万吨增至2.25亿吨,增长超过13倍,经济总量增长约7倍,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强盛。
煤炭时代进入石油时代,美国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而崛起。在-年间,西欧国家基本都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的危机,争夺有限的能源、争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诱因。而在此期间,美国则基于自身大量的石油资源完成了向以石油为基础的经济与社会体制的转变,由于石油本身物理性能的优越,直接推动了汽车的普及、飞机的商用、化工工业的大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变迁,二战之后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整个西欧的总和。
我们认为,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方式在经历了“木柴向煤炭、煤炭向油气”的转变之后,正实现“油气向新能源”的第三次重大转换,伴随着《巴黎协定》后世界范围对于生态环境恶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