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6月23日报道,《日本经济新闻》6月22日发表题为《日韩防卫开支出现不可思议的逆转》的文章,作者为该报评论员秋田浩之。秋田在文章中表示,目前日本的防卫经费“极度匮乏”,虽然每年也在增长,但是增幅仅有1%左右,不仅在G7国家中垫底,而且按照目前的趋势在年就要被韩国超过。更糟糕的是,以前日本一直靠美军“保护”,但是现在美国在亚洲已经开始“罩不住”了,这让日本人“倍感焦虑”。
(无论当前中日关系如何,日本永远是我们的对手)
秋田认为,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在刚刚闭幕的G7峰会上大力鼓吹“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并且暂时和欧美共同形成了联手对抗中国的态势。但是由于日本目前防卫费用“极度匮乏”,因此日本完全不具备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这一构想的资金基础,而要实现这一构想,日本就必须大幅度增加军费。
(日本海军曾经世界排名前列,如今的日本海自依旧实力不俗)
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的国防预算长年保持在GDP的1%左右,年日本的国防预算约5万亿日元,约合.8亿美元,按照占GDP的比例计算,日本的国防预算位列全球第位,名次上确实靠后;但是日本是GDP全球排名第三的大国,这1%的比例也高达.8亿美元,按军费金额计算,足以排到全球第8名,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日本的国防预算显然并不少,而日本媒体用“国防预算占GDP的比例”这么一个数据,很明显就是为了掩盖日本军费高昂的真相。
多年来,日本国内要求增加军费的呼声一直没有中断过,特别是作为全球第三经济大国,日本上下普遍认为,目前日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明显不匹配,因此一直有强化军事建设,成为“正常国家”的政治诉求。
不过,对于日本以外的国家,比如中国和韩国来说,日本“扩军”显然会直接让我们想到当年日本对亚洲的侵略战争。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地理位置并不太好——日本正好坐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超过次。
而且从目前的地壳运动上看,日本列岛沉入太平洋几乎是注定的(只不过会需要很多年)。正是这种生存危机培养了日本人狡诈凶顽的性格,从中国的唐代开始,日本就图谋入侵亚洲大陆,并占据部分领土(主要是中国),建立一个崭新的日本,躲避因日本列岛沉没而导致日本灭族。
(那位幻想着定都宁波的丰臣秀吉;而几百年来,后世的日本人一直遵照他的遗志,不断侵略中国大陆)
中国明朝时期,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甚至还规划了完整的侵略中国的计划,还幻想着把未来的日本首都迁往中国的宁波,并建立一个大日本帝国。其实,从古代到现代,历代日本统治者一旦自认为获得足够的力量,就会毫不犹豫地入侵东亚大陆,这已经是一条历史规律。而日本最近的一次入侵亚洲大陆,正是70多年前的二战,在当时日本曾经提出一个臭名昭著的计划——“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说到底,日本就是企图建立一个以日本为统治者,并且囊括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所谓“共荣圈”,而归根结底,就是为日本掠夺整个亚洲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
(为了在大陆上获取立足点,日本不仅仅谋划在武力上入侵中国,文化上的渗透则更加危险,最近网上曝出的有关穿着和服的争议,绝非仅仅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上图照片不是日本,而是中国某市某街)
如今菅义伟再次提出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是不是觉得和当年“大东亚共荣圈”听起来特别相似?日本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计划,无外乎两层意义:首先,日本的目的绝对不是所谓的自由开放,而是企图借助西方国家的力量,在印太地区建立一个把中国排除在外的所谓“自由市场”,只有排除中国的竞争,日本在工业方面才能够取得相对的优势,进而扩大在东南亚和南亚的投资,只有这样日本才能真正走出“失去的二十年”,重新焕发出经济活力。
(日本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国家,最典型的做派就是“偷袭”,所以对这个国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第二,日本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自己“松绑”,也就是为日本突破军费上限制造舆论。客观上说,日本的军费限制在GDP的1%左右是有利于整个亚太和平的一项政策,但是上文已经说了,入侵亚洲大陆,建立新日本国,这是日本人一千多年以来的既定方针,而要入侵大陆并且站稳脚跟,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要以为当前我们拥有核弹就可以永保和平,因为有些国家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比如日本。
(我们在为解放军“下饺子”而高兴的时候,别忘了:隔壁的日本、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同样在“下饺子”……)
6月22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先进的“最上”级护卫舰(30FFM)三号舰“能代”号正式下水,这已经是一年内该级舰下水的第三艘。日本海自虽然颇为低调,但是其舰船更新速度并不在中美之下。如果再放开国防预算费用,那么短时间内日本就能够重建“联合舰队”,到那个时候,日本这匹野狼还能否被约束,恐怕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