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点击收听音频后,请点下赞和在看6月2日,美国“动力”网站发布消息称,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的照片显示,中国山东舰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存放着大批无人机,并因此得出结论:中国海军将在海战中运用无人机蜂群作战。
注意关键词:大批!蜂群!
照片中至少有一张出自官媒,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此照片的真实性。
据“动力”网站猜测,照片上显示的山东舰甲板上的无人机中,其中有三架无人机拥有前置的螺旋桨以及扁平的H型或者是T型尾翼。另外的四架看似配置为推进螺旋桨以及有倒V形连接的双尾翼。
根据图片特征,前者很可能是中国纵横股份的CW-20无人机,这款无人机主要任务是进行中小面积的任务作业,通过无线电指挥,其作战半径可达35公里,最大的特色是既可以水平飞行,也可以垂直起降。
另一种是“翔翼”CSC-固定翼无人机,它的最大活动半径大约是50公里。
但“动力”网站的报道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还有很多厂商会生产同样类型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的外形和尺寸等与这两款相似,因此无法确认这些无人机的具体型号。
也就是说,美国媒体在并不清楚其他信息时,仅仅凭着一张模糊的图片就开始大肆宣扬:中国山东舰航母上存放着大批无人机,海军即将进行无人机蜂群作战。
可我们比谁都清楚,从各种视频和图片上看,山东舰上的无人机,不过只有不足十架的规模,远远没有达到所谓的“大批”与“蜂群”的程度。美国媒体之所以这样说,无非就是战略忽悠或是骗取军费。
别人乱吹捧,我们自己不能先飘了。
很多评论说“美国负责幻想,中国负责实践”“中国又领先美国一步”,诸如此类,不过是一些自欺欺人的幻想罢了。
一个事实不容忽略,舰载无人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各国争相研发的一个趋势。
近年,各国加快了舰载无人机的研发步伐。
年,美国海军曾订购38架“MQ-8C火力侦察兵”无人机,计划将其部署在濒海战斗舰上;
“MQ-8C火力侦察兵”无人机
俄罗斯紧锣密鼓建造的型直升机航母上,设计有4架舰载无人机;
法国海军已经组建了首个舰载无人机中队,该队将配备S-无人机;英国也在“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上进行了舰载无人机测试。
各国对于舰载无人机的研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那舰载无人机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与其他武器相比,舰载无人机在海上应用的优势明显。
如今的舰载无人机都被赋予了反潜的职能,这是基于一个事实:与有人驾驶的反潜机相比,舰载无人机优势明显。比如从舰船上起飞更为便捷,通过投放声呐浮标或者挂载吊放式声呐等,可以迅速配合有人机及舰船,形成立体反潜网。
英国航母展示舰载无人机
凭借优越的起降性能,舰载无人机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海岛物资运送,在特种作战中,舰载无人机可为特种部队提供情报支持、目标指示、应急保障等服务;在岛礁巡逻方面,与巡逻舰与舰船相比,它的飞行速度最快,巡逻效率更高。
除“察”“打”之外,还有其他可施展的空间。
目前,各国研制、使用舰载无人机的现状是:中小型舰载无人机的发展系统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但大型舰载无人机发展目前还尚处于研发阶段。
无人机垂直降落
无论是大型、中型还是小型,舰载无人机在作用发挥上,基本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看家本领”越练越强,二是自主化程度明显提升,三是功能作用不断拓展。
与陆基无人机类似,舰载无人机的基本功能就两个:“察”和“打”。在“察”方面,一方面基于无人机平台性能的改进,如发动机的升级换代等,另一方面基于先进感知系统的广泛应用,舰载无人机的留空时间开始具有明显提升,活动范围也明显扩大。
德国TANAN无人直升机
以德国的TANAN无人直升机为例,它配备有高清相机、摄像机以及红外传感器,活动半径达上百千米,同时还装备有敌我识别系统与海上雷达,能够在极端环境下作业。
在“打”方面,“反潜”可以说是舰载无人机的老本行之一。美国海军的QH-50无人直升机,在20世纪50年代就可以投放两枚MK44鱼雷。
美国海军的QH-50无人直升机
如今各国舰载无人机“打”这个性能,主要还是体现在与其他反潜武器装备平台的融合与“联手”上。
除了反潜之外,舰载无人机的对地打击能力也是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