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击沉055万吨大驱别想了,几乎不可能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前有在马岛战争中被反舰导弹击沉的谢菲尔德级驱逐舰,后有俄乌冲突中被乌克兰击沉的俄海军莫斯科号巡洋舰。

这两艘战舰可分别是他们各自所属国家海军舰队的骄傲,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最终都难逃被击沉的命运。

所以不少网友就由此联想到了我国海军的“新明星”--万吨大驱。

他们开始质疑,“仅配备一门毫米主炮的万吨大驱,在战时被反舰导弹击沉的可能性要比谢菲尔德级驱逐舰和俄海军莫斯科号巡洋舰还要大!”

但真的如此么?

反舰导弹对军舰的威胁

在现代海战中,

反舰导弹无疑是最致命的武器之一。

它能够

在超视距范围内对海上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给予重创乃至彻底摧毁。

反舰导弹的出现,

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舰对舰火力较量模式。

快速飞行的反舰导弹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突破舰载防空火力的防护范围

,对舰船造成毁灭性打击。

历史上就有多起

著名的大型舰船被反舰导弹击沉的典型事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发生在

年的英阿马岛战争。

当时

英国皇家海军的42型"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遭到阿根廷空军从法国购买的AM39"飞鱼"反舰导弹的突然袭击而沉没。

这枚"飞鱼"导弹采用了超低空飞行的方式

,从20多公里的距离以不足30米的高度飞向"谢菲尔德"号,并在距离舰船仅有10公里时开启了自身的制导雷达,对舰船实施精确锁定。

尽管"谢菲尔德"号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防空系统,但由于当时船上正在进行通信

,将防空雷达暂时关闭,未能及时发现来袭导弹的存在。

最终反舰导弹命中机库和后甲板,经过3天挣扎,

这艘皇家海军引以为傲的导弹驱逐舰还是没挺过来。

另一起震惊世界的舰船失火沉没事件则发生在年4月,俄罗斯黑海舰队的"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

遭到两枚乌克兰"海王星"反舰导弹的袭击而严重失火并最终沉没。

虽然

"莫斯科"号作为前苏联时期最大的一艘巡洋舰

,配备有涵盖远中近三层的防空系统,包括一体式S-F防空导弹、9K33近防系统和6座AK-近防炮。

但在关键时刻,

这些防御武器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失去了对来袭导弹的拦截能力。

据分析,俄方可能存在严重的操作失误,

同时"莫斯科"号作为一艘退役40年的老舰,

机载系统的现代化程度和船体条件都远不如当年。

这种状况加上乌克兰反舰导弹的精确制导,

最终造成了这艘万吨巨舰的覆没。

上述两起震惊世界的舰船被导弹击沉事件,

充分说明了现代先进的反舰导弹确实对水面舰船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如果缺乏针对性的防御手段,

就很容易遭到重创甚至毁灭性打击。

所以网友对我国大驱的担心也不是不无道理,

不过我国在建造万吨驱逐舰时也考虑了这些问题。

万吨驱逐舰的先进防御能力

为了确保万吨驱逐舰能够在现代高强度对抗环境中生存和执行各类作战任务

,我国专门赋予了它一系列先进的防御能力

,使之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常规和非常规威胁。

首先,万吨驱逐舰搭载了世界领先水平的

多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

这套系统由四面贴舷的

S波段

大型相控阵雷达以及多个

X波段

小型相控阵雷达组成。

S波段雷达主要用于远程区域监视和预警,

能够探测到公里外的目标

,是舰确保"眼观六路"的重要保证。

而X波段雷达则主要负责对突防的低慢小目标进行精确跟踪和制导,

形成无死角防护。

有了这种科幻般的多波段雷达系统护航,

无论是高空战机还是贴海飞行的反舰导弹,都难逃万吨驱逐舰这双"火眼金睛"的探测。

一旦捕捉到敌方目标,

就能立即组织反击。

其次,万吨驱逐舰

采用了创新性的综合射频集成桅杆设计。

所有雷达天线、通讯设备、电子对抗系统等传感器都集成到这根巨型桅杆中。

不仅大大提高了舰船的隐形能力,而且有效解决了电磁兼容的问题,

避免了舰载电子装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之前英国"谢菲尔德"号被导弹突防的最关键原因,

正是由于雷达通讯系统无法协同导致的。

显然,我国科技人员已从这一惨痛教训中汲取了经验,

为舰注入了先进理念。

最重要的是,万吨驱逐舰

拥有完备的三层立体化防御体系。

远程防御依托的是海红旗-9B远程防空导弹系统,

射程可达公里;

中程防御则由海红旗-10中程防空导弹以及鹰击-18反舰导弹承担,

二者射程均达70公里;

近程防御任务则落在1型近防炮系统身上,

该系统采用11管钢穿甲高炮,射速高达每分钟1万多发。

可以对4马赫以下

的各种导弹和入侵目标实施猛烈的火力压制和拦截。

三层立体叠加的精密防御体系,配合无死角探测能力的先进雷达系统,使万吨驱逐舰在面对来袭的反舰导弹时,

处于绝对主动的态势。

即便遭到敌方的饱和攻击,

也不会像"莫斯科"号那样无力回天。

基于目前公开的数据,除非对方发射数百枚导弹进行大规模饱和打击,

否则想要突防万吨驱逐舰的防御是极为困难的。

为什么只配备一门主炮?

对于一艘万吨大驱只配备一门主炮这一设计,网上确实有不少质疑之声。

但实际上,我国海军在军舰武器布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理念,那就是更看重垂直发射系统的反导和反舰能力,而非传统主炮火力。

型装备的H/PJ-45型毫米舰载炮,射程达30公里,射速高达每分钟60发,而且还能发射滑翔炮弹,射程最远可达公里。

这种火力覆盖范围,足以应对绝大多数作战需求。

如果采用多门主炮布局,不仅增加了重量和体积负担,而且现代海战更多依赖精确制导的反舰导弹,传统主炮作用有限。

与其在主炮上浪费资源,不如将更多空间和重量留给垂发系统和压载导弹种类。

事实上,型单元的海量垂直发射系统,被称为是一个"小型导弹基地",为它提供了极为强大的防空和反舰打击能力。

现代战争中,主炮已非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反而通过垂发系统集中发射,形成立体火力压制,更能体现战舰的综合战力。

此外,现代高精度自动化的火控系统,也降低了配置多门主炮的必要性。只要火力足够集中,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相比之下,减重和优化舰载武器布局,对于提高型整体航速、机动性和续航力,反而更有利。

这种设计理念,正是中国海军深思熟虑的结果。

大驱也能被反舰导弹击沉么?

其实对于反舰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的防御,万吨驱逐舰同样有着出色表现。

首先,它能借助先进的多波段相控阵雷达系统及时发现并锁定敌方发射的反舰导弹。

一旦探测到来袭导弹,型就能立即组织拦截。

单元的庞大垂直发射系统能快速发射数量可观的防空导弹对准目标,形成高密度火力压制。

哪怕是敌方采取饱和攻击的做法,型也有足够导弹储备予以反击。

值得一提的是,海红旗-9B防空导弹具有公里的射程,足以覆盖绝大多数反舰导弹的射程。

即便是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型也能及时探测并对其发射区域实施打击。

此外,型的电子对抗系统也是防御反舰导弹的重要一环。

它能对来袭导弹的制导头发出强有力的电磁干扰,极大降低其精确性和射击效率。

与此同时,电子战系统也会扰乱敌方雷达、通信等系统的正常运转,为型赢得先机。

就算敌方反舰导弹成功突防到近防区,型还有最后一道防线——11管的1型近防炮系统。

这套系统的射速高达发/分,形成致密的火力网罗,基本上能挡下任何入侵者。

现代海战中,近防炮虽不如导弹强大,但对于拦截突防目标仍十分有效。

当然,型驱逐舰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了生存能力。

它采用模块化分区和大面积掩蔽设计,整体耐受力极强。

因此,哪怕遭到导弹或鱼雷直接命中,型也不会像二战时代那样瞬间瘫痪。

即便部分区域失效,也能保证整体战斗力不受重大影响。

所以说,万吨驱逐舰面对反舰导弹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的攻击时,具备多层防护能力。

先进的探测、制导和拦截系统,加上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以及高强度生存防护设计,使它极难被敌人一击击沉。

这正是型在现代海战中能独挡一面的关键所在。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926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