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朋友都会看过《三国演义》这部影视剧,并深深的喜欢上它,为其中各角色之智慧、谋略所折服。当然了,对笔者而言,演义中最大看点便是各大猛将之间的单挑,动不动就打上几十回合、一百回合,乃至三百回合,场面非常精彩。例如,张飞大战吕布,单打独斗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张飞大战马超,一百来回合还不过瘾,于是挑灯夜战;关羽大战黄忠,一百回合,均没搞定对手;马超大战许褚则更厉害,武器都打断了,怎一个猛字了得呢!那么,历史上这些猛将真的玩“单挑”吗?答案是否定的,猛将单挑,风险太大,谁舍得去冒险呢?《三国演义》中的这些“单挑场面”,基本是虚构,却很能吸引眼球,这便是历史小说之魅力所在。
双方交战,将领之间玩“单挑”的确很少,但并非没有。晚清时期,太平天国悍将,号称“铁公鸡”的石达开哥哥石祥祯约天地会出身,时为“江南大营”第一猛将的张国梁单挑,地点在南京郊外上方桥。此次“单挑”,石祥祯本已获胜,擒拿张国立梁,后因一疏忽被反杀,实乃可悲。
先介绍此次“单挑”之双方主角战斗值
石祥祯,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族兄,骁勇无敌,无坚不摧,人送绰号“铁公鸡”,相当生猛。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率部西征,石祥祯为先锋大将之一,在攻打南昌战斗中屡屡击败罗泽南、李续宾部“湘军”。10月,石祥祯与韦俊联合攻下九江、湖口要塞,而后挥师西进,连下半壁山、田家镇、汉阳、汉口,兵临武昌城下。年4月,曾国藩率湘军水陆两师进攻长沙北面靖港,石祥祯率部顽强抵抗,场面异常火爆。曾国藩仗着水师优势,猛冲太平军阵营,谁知舰船突然搁浅,石祥祯乘势反杀。此战,湘军水陆两军皆败,曾国藩害怕被俘虏,于是跳水自杀,却被幕僚救起,躲过一劫,狼狈逃往长沙。此时,东线战事吃紧,石祥祯奉命回援,准备大战张国梁。
张国梁,广东肇庆高要县人,原名张嘉祥,天地会首领,后进入广西拉拢天地会成员掀起反清斗争,四处攻城略地,清军奈何不了他。年,张嘉祥决定效仿宋江事迹,接受清朝广东巡抚劳崇光招安,摇身一变成了清军将领。为表示对大清忠心耿耿,张嘉祥改名为张国梁,意思是“国之栋梁”。张国梁作战相当勇猛,其麾下“捷勇”战斗力也很强,是除江忠源“楚勇”外,清朝在广西能够与太平军正面干仗的第二支武装力。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张国梁与上司向荣在孝陵卫一起组建“江南大营”,围困天京。期间,张国梁屡屡率军攻打南京城外太平军营垒,摧毁营垒数十座,极大威胁天京安全。因作战勇猛,咸丰皇帝将其比喻为“江南长城”,后还打算让其出任大营统帅,可满蒙权贵极力反对,只能作罢。
再看看石祥贞为何约张国梁玩单挑,张国梁如何应对
靖港一战,石祥祯名声大噪,由于东线战事吃紧,东王杨秀清只好将其调回天京,防备“江南大营”清军。东线作战,石祥祯遇到了老对手张国梁,两者在广西期间曾多次干仗,彼此都很熟悉对方情况。石祥祯觉得张国梁勇猛不假,可他居然背叛天地会,站到“清妖”一边,是十足之小人。为此,石祥祯修书一封,用弓箭射入“江南大营”,约张国梁玩“单挑”,不许带一人;如果不接受,以后就不要出来显摆,见对方则绕道走。
张国梁凶猛异常,可石祥祯这“铁公鸡”人高马大,若是公平决斗,张国梁肯定败得很惨。所以,上司向荣极力劝阻,不许张国梁出战。要知道,张国梁可是大营第一悍将,若有闪失,岂不是亏大了。但是,张国梁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很有必要接受挑战,否则岂不是被清朝这帮兵爷嘲笑,说自己天地会出身,也就这水平,以后还怎么混呢?不过,张国梁有自知之明,他料定自己打不过石祥祯这“铁公鸡”,于是随身携带一把锋利匕首,以防不测。
最后看看两人决斗经过,石祥祯是如何被反杀的
8月5日,石祥祯、张国梁分别来到上方桥,且均不带兵马,很守信用。见面也不打招呼,石祥祯手持长枪,直接纵马朝张国梁扑去,双方立刻厮杀起来。几个回合不到,张国梁露出破绽,石祥祯撂开其长矛,生擒张国梁。此时,石祥祯非常高兴,两手紧紧地挟着张国梁纵马向天京城飞跑,没有提防到张国梁偷偷地把身上带的利刀抽出,而后直接刺向其足胫。石祥祯跌落马下,张国梁乘机割下其首级,一代悍将就此毙命。据《天国志》载:“国梁不能敌,为祥祯生得,置马上,欲生致城中献功。然国梁私缚利刃于身,于鞍间掣出刺之,祥祯猝不意,中胫坠马,国梁断其首而归。”石祥祯,一代名将,单挑时本已获胜,谁知乐极生悲,因一疏忽,被混迹江湖的天地会守领张国梁反杀了,实在可惜。
此次单挑,张国梁虽然获胜,但手段实在不够光彩,没有半点骑士精神。年4月,李秀成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而后一路追杀清军,张国梁在镇江与之激战,不幸落水身亡。不过,李秀成很够意思,不因其暗算石祥祯而抱怨,而是将其安葬,“两国交兵,各忠其事。生虽为敌,死尚可为仇乎?以礼葬之下宝塔。”(李秀成《自述书》)就此而言,相对于清军,太平军将士还是很有道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