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乌龙英国潜艇痛击友军,英国飞机轰

白癜风会不会扩散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313/4590397.html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上有很多奇妙的事件发生,各种“乌龙”事件频频上演。而这其中就有一类“乌龙”事件却在二战开局之时频频出现,它们就是二战的英国皇家海军潜艇。而当时英国一艘以“鲑鱼”命名的潜艇像食人鱼一样亮出了它的利齿成为纳粹德国海军最为忌惮的“大杀器”之一。它的出现正值英国皇家海军备受打击,频频爆出“乌龙”事件的多事之秋。它在某种程度上以一己之力一扫二战之初笼罩在整个英国皇家海军头顶上的阴霾。那么,这艘“鲑鱼号”潜艇究竟是一艘怎样的潜艇?它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难忘的故事?同时我们今天也来分析一下为何二战中英国黄金爱海军频频出现乌龙事件?这其中又反映了二战之初英国海军的什么状况?

二战英国皇家海军乌龙事件

年12月4日,挪威南部城市斯塔旺格以外的海面上英国皇家海军潜艇“鲑鱼号”通过潜望镜捕捉到一个水面上的奇异现象。通过潜望镜他们看到前方几海里的地方有一个像盒子一样的东西漂浮在水面上,不过没有随着波浪的起伏而上下浮动。

潜艇

英国潜艇艇长很快就判定那是一艘浮航中的潜艇。他下令加速向目标靠近,而随着距离的缩短,他们更加确定是一艘潜艇,而这艘潜艇正是德国海军刚刚出航的U-36号潜艇,他并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逼近。对于英国潜艇艇长来说,他必须进一步确定目标以保证万无一失。这是因为早在几个月前,就在同一海域发生过一起让英国皇家海军颜面无存的“乌龙”事件。

年9月10日,行驶在挪威外海的英国“海神号”潜艇看到远方出现了另一艘出航的潜艇,“海神号”起初判断那可能是自己人,但在发出识别灯光信号却未能收到清晰回应后,它立即进入攻击状态,发射了两枚鱼雷击中那个不明目标。当“海神号”随后靠近确认战果时却救下了两名英国人,起义正是被击沉潜艇的艇长鲍尔曼少校。这就意味着一个惊骇的事实:刚刚被鱼雷送入海底的是皇家海军吨的O级潜艇“奥克斯利号”,它成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损失的第一艘潜艇。

潜艇乌龙事件发生的原因

年9月10日应该说二战刚刚开始,英国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乌龙”事件。我们从技术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在二战时期潜艇的运用主要还是靠目视,也就是说潜艇的判断失误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水面舰艇它有一个自身的舰艇的高度,同时它还有桅杆,这样的话我们讲“登高望远”它看得就相对远一些。

而潜艇浮起来之后就靠这个围壳也就是指挥塔去观察目标,这个距离水面是非常近的再加上水面的风浪,他们能观察到的距离是很近。而潜艇又是通过灯光进行通讯,那么受雨雾、风浪、昼夜影响都很大。更何况潜艇的这个灯光通信和水面舰艇不同,水面舰艇的干舷比较高,所以它通信用的灯光位置相对比较高,看得就比较清楚。而潜艇本身它的干舷很低最多加上一个指挥塔围壳的高度,灯光的高度也很低。

二战潜艇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方能不能看见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有就是当时潜艇的无线电是不敢轻易使用的。因为潜艇一旦用了马上就会把自己的位置暴露出来了,那敌人的飞机和水面舰艇都可以对你进行打击,所以他们一般不会使用这种无线电,顶多是使用一些灯光信号或者是简单的应答措施来判别。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潜艇本身涂的是黑色或者一种其他的灰色,在海水的映衬下它暴露的目标非常小,敌我的潜艇又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再加上海浪的遮掩,判别的错误就可能经常发生。

潜艇乌龙事件的沟通问题

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潜艇之间的沟通问题。从整个事件来看,起初“海神号”是判定对方是友军的但因为发出的信号没有得到回应而进入攻击状态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从“海神号”描述的那个状况分析,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方根本没有回应;另一种是对方的回应你看不清楚。

实际上双方建立有效的灯光通信联系的前提是双方互相都发现了对方。这个时候,你用灯光去联系,联络成功的概率会比较大。反过头来如果你发现对方但对方根本没有发现你,这时你向对方发出灯光通信信号的话,对方可能看都没看见。所以实际上潜艇与潜艇之间的通信联络一直是海军的一个难题。

潜艇乌频频出现龙事件

正是由于这样的错误所以导致一开战“奥克斯利号”就被自己人给击沉了。而实际上对于当时的英国海军来说,类似的事件还不止一起。就在“奥克斯利号”沉没的几天后,类似的事件继续上演。

“奥克斯利”号潜艇

9月14日,一艘与“鲑鱼号”同属s级的“鲟鱼号”潜艇深入斯卡洛克海峡搜寻德国U艇活动的踪迹。很快,它就在距离哥德堡仅有数十海里的水域发现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有着与德国VIIA级潜艇相同的外形和尺寸,当时它刚刚从水下浮出水面进行换息作业。于是“鲟鱼号”潜艇抓住机会,将自己的三颗鱼雷狠狠地射向对方。就在鱼雷射向潜艇的过程中,所谓的德国潜艇竟然打出旗语称自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剑鱼号”。但这时已经晚了,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发射的鱼雷扑向友军,所幸的是,三颗鱼雷都擦边而过没有命中,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重演。

而在靠近英国本土的北海地区,几艘英国潜艇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它们都在莫名其妙的空中打击下损兵折将。其中“海马号”潜艇遭受两次飞机攻击,最后挣扎着驶回了基地。其他的两艘潜艇也遭受了一次飞机攻击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来犯的飞机全部隶属于英国皇家空军。

为何会频频出现此类事件?

如果说“海神号”击沉“奥克里斯号”是一次偶然事件,但英国海军犯下的类似错误不少,这又该如何解释?因为在二战的时候,陆海空三军是一种协同作战而不是联合作战,所谓协同作战就是我们要靠指挥部里事先商定好时间再作战。这就会面临一个问题,一旦时间发生了错误的时候或者说目标没有跟踪上的时候就可能发生这种事件。

德国u型潜艇

现在的联合作战是把海军、空军包括陆军都融为一体的,而在二战时是空军执行空军的命令,海军是执行海军的命令。而英国的空军在执行轰炸潜艇的任务时并不知道自己的海军在哪个区域活动,可能敌我是混在一起的,这就要靠飞行员自己的判断。而从飞机上去判断下面的潜艇是非常困难的。

乌龙事件反映出的英国战争状态

其实对于二战的这种作战方式,英国在战争初期是很不适应的。二战相比一战来说,它的这个战场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法联军在陆上的溃败实际上也是对德军陆上的这种闪击战的不适应。同样英国的海军、空军也是处在这种不适应的状态。因为对于英国海军来说,它们过去习惯的作战方式是舰队的海上决战方式。像潜艇这样神出鬼没的小目标对于英国海军来说是很不适应的。正是由于对这种作战方式、战场态势的不适应所以造成了一系列的乌龙事件。

二战时潜艇的鱼雷问题

频频出现的乌龙事件让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的处境十分难堪,它们急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而“鲑鱼号”和U38的相遇让人们充满期待。但对于“鲑鱼号”艇长来说即使确认目标他也必须万分小心。因为这并不是U-36首次与英军潜艇相遇。9月底这艘德国潜艇在返回基尔的途中就曾遭受到“鲑鱼号”同属s级的“海马号”潜艇的袭击。后者向基地报告击沉了这艘德国潜艇让皇家海军大为振奋。

二战英军航母

但实际上“海马号”发射的鱼雷全部失的,U-36号安然无恙。不过相比“海马号”的表现德国潜艇同期装配的鱼雷也好不到哪里去。年9月14日,德国潜艇U39号就曾偷袭过英国西海岸的航空母舰,接连发射了三枚鱼雷但都由于过早爆炸未能伤到航空母舰反而暴露了位置,最终U-39号被英军击沉。而在10月30日,德国U-56号潜艇发现了英国舰队,虽然抓住了战机迅速向其中的战列舰发射了三枚鱼雷但可惜的是这些鱼雷并没有发生爆炸。

我们可以看出相比于英国的鱼雷的频频失的,应该说德国的鱼雷更加让人不满意。那么,对于当时的德国而言为何要使用这样不合格的鱼雷呢?因为在二战期间,各国一共建造了多艘潜艇,其中德国就建造了多艘。而当时的德国鱼雷主要是一种触碰的引信也就是我必须撞到目标才能够爆炸。那么,如果潜艇的定深如果深了,从对方的这个吃水浅的舰艇下面过去了或者是说潜艇的速度由于不合对方的速度相吻合都会导致德国的这些鱼雷发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双方潜艇的对比和胜率

二战初期,德国U型潜艇王牌的标准是击沉或俘虏5艘舰船,总吨位达到5万吨。而此前U-36已经击沉了4艘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商船,距离王牌可谓仅有一步之遥。而“鲑鱼号”潜艇则是初出茅庐,虽然它作为猎人出现在了U-36的侧面但是一旦失手,它很有可能将自己变成一个送上门的猎物。

“鲑鱼号”潜艇于年6月15日在英国造船厂开工,次年4月30日下水。年3月8日编入皇家海军服役,其水面排水量为吨水下排水量吨。由于采用柴、电混合动力其浮航最大动力为13.75节,潜航最大速度10节,携带12枚鱼雷。而U-36则于年在德意志造船厂开工,年底便完工入役。其水上排水量是吨水下排水量吨,体型和“鲑鱼号”差不多,火力方面也差不多。唯一不足的是U-36的鱼雷发射管较少。

“鲑鱼号”

战前,德国U-36潜艇战功赫赫而“鲑鱼号”则一直在地中海海域活动直到英国对德宣战一周后才被紧急调回国内,受命前往斯卡洛克海峡以西海域进行巡逻。单从潜艇数据上来看,两艘潜艇并没有太大差距,但从作战经验上来说“鲑鱼号”确实是一个菜鸟。

其实,从初始的态势上来看“鲑鱼号”占有绝对的优势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潜艇它们只能处在水面状态来攻击。二战初期的时候实际上潜艇还没有装备所谓的双平面自导鱼雷也就啊反潜鱼雷。要攻击水下的潜艇只能使用深水炸弹。所以谁先发现对方谁就处于绝对的优势。对于“鲑鱼号”来说,这一仗最差的结果是打不掉德国潜艇而德国潜艇想打掉英国潜艇基本的概率趋近于零。对于“鲑鱼号”潜艇来说这笔买卖是只赚不赔的,而对于德国来说只要不赔就已经算是赚了。

决战过程

在辨别清楚了目标的身份之后,“鲑鱼号”艇长终于下达了攻击命令。此时鲑鱼号距离U-36越有米,为求稳妥该艇以7秒的间隔从艇首相继发射了6枚鱼雷,每枚鱼雷定深2.4米,六枚鱼雷呈扇形气势汹汹的像U-36飞去。在陆续射出的鱼雷中有一枚在航行途中突然短暂的略出水面,似乎已经失掉了作用,但随后又继续朝着它的既定目标方向急行而去。

而随着预定接触时间的到来,至少有两枚鱼雷成功击中目标,巨大的爆炸瞬间就把U-36撕成了碎片。“鲑鱼号”上的观察者看到了飞得最高的部件超出水面足有50到60米。对危险浑然不觉的U-36就这样被打了个正着,在剧烈的爆炸中解体并沉入海底,成为二战期间德军被英军潜艇击沉或击伤的39艘U艇中的第一艘。

鱼雷发射

不过,面对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鲑鱼号”起初并没有将这一战果通报基地,直到4天之后的12月8日,一名水兵写了一封来自北海某处的家信中才将这一消息带回了英国本土。

“鲑鱼号”为何选择超远距离发起攻击

我们注意到在距离德国U-36潜艇有米远的时候“鲑鱼号”就发射了6枚鱼雷,这里的米应该说是一个非常远的距离,那么,“鲑鱼号”潜艇为何会选择在这个距离下发起攻击?这其中就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首先,他们潜艇的武器装备主要是用来打水面那种厚装甲舰艇的,对于潜艇它的抗打击能力肯定是要弱的,所以只要鱼雷能够打在你的潜艇上,只要有一枚命中潜艇必然报销无疑了。其次是考虑到如果我靠得太近可能就把敌人惊动了,它就跑了下潜了,那么就必须在适当的位置距离让它不能发现自身。最后,我们知道“鲑鱼号”潜艇是出现在德国U-36潜艇的侧面,自身暴露的目标小而对方暴露的目标大。而米是“鲑鱼号”鱼雷所能够达到的一个射程之内同时相继发射6枚鱼雷命中的概率对一艘潜艇来说是比较大的。

不首先将消息传回的原因分析

我们知道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说在经受了德国U型艇接二连三的打击之后,英国急需一场胜利来重振军心但是为什么在击沉德国U型潜艇后并没有将消息传回基地?这里要解释的话,应该说“鲑鱼号”的艇长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如果当时就把消息传回去会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你需要浮起来进行通信,而浮起通信就很有可能暴露自己。

攻击盟军运输船的德国潜艇

另外,你要报告战果的话,你这个战果是不是经过核实的。因为实际上在发现目标的时候,他只能判断对方是一个德国的潜艇但到底是什么型号的潜艇实际上是不知道的。这就需要去打扫战场,抓捕俘虏或捞到潜艇的漂浮物这才有助于判断你的战果。而如果迅速撤离战场的话,这个战果可能就很难得到精准的判断。再加上之前发生的各种乌龙事件,如果你把战果报告上去最后是一个什么结果不得而知。也正是这样的谨慎让“鲑鱼号”笑到了最后,不过在这之后“鲑鱼号”又遇到了一个更加棘手的对手。

“鲑鱼号”再遇强敌

在击沉U-36之后,“鲑鱼号”潜艇继续在斯卡洛克海峡以西的海域巡逻。年2月13日再次发现了一个新的目标。一支由三艘轻巡洋舰和五艘驱逐舰组成的德国海军舰队正迎面驶来。

在经过艇长的再次观察认定那是敌舰,不过方向应该是朝西开,距离越10公里。虽然潜艇提前发现了对方并且处于有利的位置但一旦发射鱼雷就会暴露位置将独自面对驱逐舰的报复性围剿。可是即便如此,艇长依然下令进入攻击状态,准备好剩余的6枚鱼雷。

随着双方的距离不断缩小,10时36分,打头的那艘巡洋舰与“鲑鱼号”呈90度夹角,距离约米,“鲑鱼号”艇长下令瞄准目标舰首方向实施鱼雷齐射,各发射管以11秒间隔发出全部鱼雷。按照艇长的判断理想情况下鱼雷将同时命中两艘巡洋舰,就算不至于把它们击沉也可以减缓其航速,以便英国皇家海军的水面舰队赶来参战。

潜艇作战

就在“鲑鱼号”发射鱼雷的同时,一架HE型水上飞机正好赶来为巡洋舰提供空中掩护。德军飞行员及时发现了鱼雷划过水下的痕迹并对巡洋舰发出了代表潜艇袭击的警告信号。然而具有讽刺意味地是,这个警告却完全被忽视了。

鱼雷发射完毕后,“鲑鱼号”立即下潜至最大潜深,以最大水下航速驶离。10时40分艇员们听到了第一声爆炸,从爆炸的强度上看应该是鱼雷打中了目标。1分钟后又传来一声或者连续两声的爆炸。而大约在齐射发出10分钟后也传来了剩下三枚鱼雷的爆炸声。这意味着这三枚偏离了目标。有两枚鱼雷命中了目标,其中一枚命中了位置靠前的一艘巡洋舰,造成重创但所幸还可以以最低速度航行。

在遭遇攻击后,德国驱逐舰对于出事海域实施了猛烈空袭,不断向可疑区域投下深水炸弹。但凭借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鲑鱼号”得以顺利返航。虽然“鲑鱼号”此役并未击沉任何德军水面舰艇,但其实施进攻的果敢与勇气依然值得称道。“鲑鱼号”的表现也终于驱散了二战初期笼罩在英国军方头顶上的阴霾,正是受“鲑鱼号”勇气的鼓舞,更多的英国潜艇陆续出航与德国海军展开了正面战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3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