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咖变身摊主这个寒假周末营精彩

    

纤维也能“发声”,月球土壤更有望转化成高性能纤维;科学“大咖”变身“摊主”为观众现场科普介孔材料、纤维材料的神奇之处……1月20日下午,上海科技馆联合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让有料、有趣的“好奇心集市”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开张。

记者了解到,上海科技馆联合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图书馆、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于1月19日至2月3日期间推出为期三周的“‘科’好玩了”寒假周末营,除了“好奇心集市”外,还汇集“上海科普大讲坛”“科学live秀”“遇见

科学家”品牌项目,精心策划六场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为观众呈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带领观众解锁前沿科技,激发科学兴趣,开拓科学视野,感悟科学精神。

闭馆不闭展

上海科技馆持续整合多元化科普资源

上海科技馆自去年启动闭馆升级改造以来,虽与观众们“小别”,但是场馆持续扩大合作交流朋友圈,线上线下活动热度不减。

“从去年3月闭馆升级以来,上海科技馆团队在闭馆期间不闭展,积极走出去,本次的‘上海科技馆寒假周末营’就联合了外部伙伴推出。”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副主任胡玺丹介绍道,“本期寒假周末营分了4个板块,汇聚了上海科技馆已有的4大品牌栏目,希望呈现多元的寒假科普大餐。核心就是好玩、有趣又有料。”

纤维是当今人类发现的最重要材料之一。航天器、飞机、高铁等高精尖设备,无一离得开纤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纤维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既有碳纤维、纳米纤维,甚至还有智能纤维。智能纤维能够灵敏感知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的变化,我们形容这种纤维能‘发声’,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未来有望帮助残障人士‘听’到声音。”在“好奇心集市”的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摊位前,科学家们“变身”成摊主,向前来参加周末营的小朋友们介绍最新的纤维技术。

11岁小陆同学对各类新奇的科学技术都非常感兴趣,在纤维展台前他还拿出了录音设备,一一将讲解员的介绍录下来。这样的探索场景在现场处处体现:与pepper机器人、“网红”机器狗近距离互动,体验mr科普游戏,了解神奇的环保再生材料,体验stem课程“万物键盘”,参与新年礼物抽奖,小朋友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专家云集共话前沿科技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1月20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讲坛第期特邀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朱美芳院士带来新年第一场讲座《地外纤维:一根丝的星辰之旅》。“如果从地面带材料到月球不现实,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月球上的资源建造基地?”朱美芳院士介绍了一种能在极端环境中保持优良性能的特殊材料,并分享了这种材料的研发过程和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未来的月球基地建设中的潜在应用。

这次朱美芳院士带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讲座,而是融入了众多有趣的元素,现场就搬来了特殊纤维制成的宇航服等,让学习知识变得更有趣。“希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一根纤维,让孩子们能体会到科学的魅力。”朱美芳院士透露,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寒假期间向小朋友们开放,“欢迎喜欢科学、热爱科学的同学们寒假到实验室去,我们的实验室24小时开放。”

记者了解到,为期三周的“‘科’好玩了”寒假周末营期间上海科普大讲坛将陆续“开讲”:在1月27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讲坛第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郁金泰,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程炜分别从“生物脑”和“数字脑”两个维度为观众共同讲述《用数学揭秘“大脑的奥秘”》。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发展,数学与生物学在揭开“大脑的奥秘”中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紧密合作,尤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大显身手。“人工智能算法”在海量的生物医学数据中抽丝剥茧,为研究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这些研究也推动了算法和类脑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1月27日上午,上海科技馆特邀拥有百万粉丝的“神仙老师”夏振东带着他的“魔法课”来到科学live秀舞台。他既能化身“激光射手”,还能现场“召唤雷霆”。观众可以现场感受到“隔空移物”“意念掰钢叉”“伸手触闪电”等实验的科学魅力。同时,科学live秀《浮不浮》《结构的力量》也将演绎气球悬浮、超导磁悬浮和气垫船悬浮等别开生面的互动实验,并邀请观众上台解锁“结构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精彩震撼的科学实验,让观众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寒假周末营”精彩纷呈

多元科普“好戏”轮番上演

作为上海科技馆品牌活动,“遇见

科学家”每月选出一位当月出生的杰出科学家,举行“科学家主题月”活动。

1月25日和2月8日分别是中国舰船减摇技术创始人顾懋祥院士和“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院士的诞辰,上海科技馆特别策划2场科学家主题生日会活动,邀请与科学家同一天生日的幸运观众参与活动。1月19日前往“海上科学城”——“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通过科普讲座、船上科普活动实践,带领观众探索我国船舶事业向深蓝进发的科学奥秘。2月3日则将前往巴斯夫浦东创新园,通过聆听科学家故事和科普讲座、观摩厂区并参与“小小化学家”实验,让大家感受化工行业催化剂的神奇力量。

“寒假周末营”这一活动形式,既是上海科技馆积极做好“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加法、丰富莘莘学子假期生活、扩大高质量科普供给的有力措施,也是场馆积极拓展科学教育新赛道、进一步提升品牌教育项目传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创新尝试。

据悉,年3月底闭馆以来,上海科技馆聚焦社会需求,加强外部合作,通过“科普五进”活动,精准输送优质科普资源进学校、社区、场馆、乡村和商圈,全年走出场馆实施活动场,覆盖本市10个区,惠及3.96万人。其中,开展特殊人群和银发专场等“有温度”的主题活动24场。

上海科技馆表示,未来将继续拓宽外部合作渠道,持续提升“科普五进”服务能级,“走出去”举办更多特色活动。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8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