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纪念馆海珠博物馆推出专题展览

白癜风怎么预防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817/6466855.html

年国际博物馆日,邓世昌纪念馆(海珠博物馆)推出专题展览《邓世昌与致远舰》,宣传和纪念为国家而战的民族英雄邓世昌。该展览在海珠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国防教育办公室指导下,由海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邓世昌纪念馆(海珠博物馆)承办。展览包括“投身海军‘致远’归国”、“‘致远’为家与舰同在”、“‘致远’重光航母护国”三个部分,通过史料、馆藏文物及“致远”舰水下考古成果的展示,深入解读邓世昌以身殉国的悲壮历史,弘扬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激励国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首任馆长戚俊杰参与了展览提纲审核,认为“该专题展览挖掘了许多新的史料,及时运用新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该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常研常新的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该展览将会与纪念馆基本陈列《民族英雄邓世昌》形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致远舰”操舵装置图之一

展览看点一:“致远”舰设计高清图

该展览得到了英国纽卡斯尔泰恩—威尔档案馆的大力支持,首次在展览中展示了“致远”舰的部分高清版设计图纸。清政府于年向英国订购“致远”“靖远”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造船厂生产,年7月完工。纽卡斯尔泰恩—威尔档案馆所收藏的“致远靖远”舰SteeringGear(操舵装置)设计图纸,正是当年负责制造舰船的纽卡斯尔阿姆斯特朗船厂留下的宝贵遗产。观众可在展览中近距离观看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航速最快的穹甲巡洋舰“致远”的操舵装置设计图。

展览看点二:“致远”舰水下考古资料

该展览得到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得以展示部分“致远”舰水下考古资料。透过“致远”舰官兵的生活用品,仿佛可感受到邓世昌与舰上官兵的生活点滴;通过展示炮弹武器、舰船构件等图片,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英雄们为保家卫国而壮烈殉国的悲壮历史。展览还介绍了水下考古队员的故事,以及水下考古基本流程等,让观众对神秘的水下考古有了初步的认识。

展出“致远”舰水下考古资料

展览看点三:“致远”归国途中故事

本次展览“‘致远’归国”途中的故事节选自清代余思诒所撰写的《楼船日记》。余思诒于光绪十三年()受清政府委派前往英国接舰,归国途中居于“致远”舰,与邓世昌等官兵共同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护舰东航,期间经常与邓世昌共同考察各地海军、炮台等情形,并及时写下日记。因此,其日记为“致远”等四舰归国途中的珍贵记录,真实可信。展览中以电子屏直观地展示了“致远”归国的线路图。

停靠着英国军舰的直布罗陀港

(邓世昌接“致远”舰归国途中曾登陆此处考察炮台)

展览看点四:特色馆藏文物

展览中展示了从日本征集的日本明治二十七年“甲午战阵画报”等馆藏文物,以及著名书法家陈永正行书“邓世昌颂”、“周树坚题光绪皇帝诗卢禺光画邓世昌像图轴”、电影《甲午风云》的邓世昌扮演者李默然撰写的行书“甲午风云壮,山河日月新”、邓世昌重孙女邓立英于年亲笔所撰“先祖忠贞为国酬”祖训手稿等相关藏品。

展出的馆藏书画展出的馆藏文物《日本明治二十七年“甲午战阵画报”》

该展览得到邓世昌纪念小学的大力支持,现场播放该校学生演唱的《世昌颂》MV(学校委托专人创作,作词:刘志文,作曲:陈希)。同时播放的还有承办单位专门制作的MV《邓世昌之歌》(作词:陈红,作曲:劳肇康,演唱:潘伟峰),让观众在豪迈的音乐中更深刻地感受到邓世昌的英雄气概。

为充分发挥邓世昌纪念馆作为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的作用,展览现场还特别安排播出中国航母发展史相关视频,以及介绍“钢铁战士”麦贤得等现代海军英雄的视频,拓展和延伸了展览内容,让观众了解身边的英雄,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

展览现场播放“钢铁战士”麦贤得等现代海军英雄的相关视频

展览期间还同时推出“邓世昌与致远舰”有奖答题活动,每天推出限量版奖品。看到这里,您是否期待前往观展呢?心动不如行动,赶紧预约参观吧。

撰稿: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潘剑芬

图片来源:海珠区博物馆

展览地点:邓世昌纪念馆(海珠博物馆)(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中龙涎里2号)

展期:年5月18日至年7月10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公交指引:宝岗大道北站:53、、A、、、A、、、、、、路公交到宝岗大道中站下,步行约米(团体参观请提前一天电话预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8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