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海军中国海警10年奋斗成海上劲旅,1

浙江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83500.html

年9月10日,当时还隶属中国海监局的4艘海监船,首次进入东海钓鱼岛领海范围内巡航,并在持续4天后的9月14日返回。这轮史无前例的巡航是为了应对当时东海的特殊局势,打击了日本方面的嚣张气焰。更重要的是,以此为起点,我国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巡航逐渐常态化,基本获得了这一海域的实际控制权,外界对此也都已默认。回首10年间我国为此进行的不懈努力,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不禁让人感慨不已。

早期中国海监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激烈对抗

年4月,以时任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为首的日本右翼势力,掀起了有关“购岛”的新一轮炒作,并在多方势力支持下愈演愈烈。到了年9月10日,整个事件由于日本政府直接插手演变成蓄意的国际挑衅事件。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危急局势,我国坚决派出以吨“海监51”为首的4船编队,强势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由于日本并未预料到中国这一强硬举措,同时也对中国当时飞速发展的软硬实力心有忌惮,因此未敢出动船只拦截,我们首轮绕钓鱼岛巡航活动顺利实现既定目标。不过,在一时的胜利之外,围绕这个小岛的纷争依然激烈,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当时我国适合执行类似任务的海监舰艇屈指可数。

我国美丽的东海小岛

当时,中国海监仅有少量由型护卫舰改造而来的老舰,以及吨位更小的船只承担海上巡逻任务,各型舰艇的吨位、装备、航速等性能状态,均很难与日本已发展数十年的成熟型号相比。虽然在年9月之后,我国对钓鱼岛的巡航逐步成为常态,但最初的绕岛巡航并没有显示出更多的实际意义,更多的只是表明了我方态度。但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东海局势的持续复杂多变,我国对海上执法力量的投入大幅攀升,海监力量和装备发展从年开始进入快车道。

许多型护卫舰都在退役后改造发挥余热

年7月22日,中国海警局正式成立,在架构上结束了之前“五龙治海”、各自为政的局面,为统一协调指挥奠定了基础。鉴于整合后的海警船只状态不佳、大中型船只数量奇缺的现状,以及强化海上执法力量的现实需要,海警局研究制定了海警执法船只的技术标准,明确了不同型号的吨位、航速、续航力、武器配备等性能指标,促成了全新一代海警船只的诞生。具体来说,新建的海警船只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军标和民标型号。所谓军标,主要是指海警以海军装备的A型护卫舰船体为基础建造的型海警船,以外贸F-22P型护卫舰船体为基础建造的B型,还有在年冬季集体从海军“转业”的22艘型护卫舰。

海警装备的型海警船

其中,前者满载排水量近吨,搭载了一门76毫米舰炮,以及两门6管30毫米小口径火炮,在全球同类装备中也属于顶尖的火力配置。当然,对海警部队来说,总共6艘型海警船主要凭借相对较大的船身、坚固的军标设计、成熟的直-9起降保障平台,用作海上巡逻的中坚力量。至于9艘B型,定位与型比较相似,既有火力较强的坚固船体,又能有效降低设计、建造成本。最后,原本在海军服役,后因反潜性能不足、近海国防形势改变化,才转隶海警的22艘,则可以当作缩小版“型海警船”,预计等到全部改造结束后,海警水面装备水平将更上一个台阶。

批量转隶海警后仍装备76毫米主炮

相比于数量有限的军标船只,海警装备更多的是民标型号,毕竟海上巡逻任务面临的海上形势,通常没有军舰那么激烈,对船只的要求也没有那么苛刻,因此可以适当降低设计建造标准,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具体来说,海警主要通过吨位来区别不同型号,主要有、、、、以及备受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2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