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灾避灾这七种海洋灾害你知道吗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风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灾害为主,海冰、绿潮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海洋灾害风险日益突出,海洋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让我们一起识灾避灾。

一、最常“光临”的风暴潮

风暴潮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近十年(—年)直接经济损失共计.9亿元,占海洋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86%。风暴潮灾害分为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两种。

台风风暴潮由热带气旋引起,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多发生夏秋季节,集中在东南沿海。危害表现为风暴潮引起的沿岸涨水潮灾,伴随上游洪水、海浪等灾害。

温带风暴潮由冷空气或温带气旋引起,持续时间长,增水过程比较平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集中在渤、黄海沿岸。危害主要是温带风暴潮引起的沿岸涨水潮灾。

年我国沿海共发生蓝色及以上预警级别的风暴潮过程11次,直接经济损失.38亿元。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9次,5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8亿元,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温带风暴潮过程2次,未造成灾害。

避灾措施:

为帮助沿海人民群众躲避风暴潮,国家和地方预报机构会在风暴潮来临前发布风暴潮预警信息,根据潮位的危险等级分为红、橙、黄、蓝四色警戒潮位,同时发出对应颜色的风暴潮预警报。

沿海人民群众应及时收看收听电视和广播新闻,留意风暴潮警报,尽早做好防御准备。

海边设施房屋等应及时关闭电源,避免造成电气损伤及人员间接伤亡。

海上船只应尽快返回港湾,停好栓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固相关设施,船上的人员要撤离到岸上避灾场所。

海水养殖户应根据养殖物特点,采取相应防御措施,提前采收或加高防御设施等,减少财产损失。

发生风暴潮时不要滞留在海边,切勿贪恋财物,听从相关指挥,撤离到指定的避灾场所或内陆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轮渡、海水浴场、海上观光等在风暴潮期间暂停开放,请不要到海边钓鱼、看潮等。

二、并不温柔的海浪

海浪是由风引起的海面波动现象,主要包括风浪和涌浪。按照诱发海浪的大气扰动特征来分类,由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称为台风浪;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浪称为气旋浪;由冷空气引起的海浪称为冷空气浪。

海浪的等级根据波高大小不同可分为轻浪、中浪、大浪、巨浪、狂狼、狂涛、怒涛。

灾害性海浪可引起海上船舶倾覆、折断和触礁,摧毁海上平台,对海上运输和施工、渔业捕捞、海上军事活动等带来很大的灾害。海浪灾害是造成我国人员伤亡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同时还是最频繁发生的海洋灾害,月均3~4次,近十年共造成死亡(含失踪)达人。

年,我国近海共发生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9次,其中台风浪15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24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0.34亿元,死亡(含失踪)22人。

避灾措施:

与风暴潮灾害一样,国家和地方预报机构也会发布海浪灾害预警报,根据海浪的等级发布红、橙、黄、蓝四色警报。

海上作业出海前(如运输、交通、打渔、游玩、科考、施工等)应收看收听电视和广播新闻,留意海洋预报部门发布的海浪警报。

海上航行船只在得到海浪警报后应尽快返回港湾或避开大浪区。

沿海群众遇到巨浪拍岸时应逃离岸边和礁石,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三、狂暴的海啸

年我国发布的海啸信息地震源分布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巨大岩体塌陷和滑坡等导致的海水长周期波动,能造成近岸海面大幅度涨落。海啸按成因可分为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按海啸源地分可分为越洋海啸、局地海啸。

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对发生在全球海域的41次海底地震共发布了77期海啸信息。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地震均未引发灾害性海啸过程,3次海底地震引发了轻微的局地海啸,均未对我国产生影响。

四、“海冰”也是海洋灾害

海冰除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冰外,还包括源于陆地的河冰、湖冰和冰川冰等。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会封锁港口、航道,损毁舰船、破坏海洋工程建筑物和各种海上设施石油平台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年冬季,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的冰情为较常年明显偏轻(1.5级)。渤海湾海冰最大分布面积平方千米,浮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6海里。黄海北部海冰最大分布面积平方千米,浮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12海里。

避灾措施:

港口、航道和石油平台要加强周围海域的破冰作业,确保航运和海上作业安全。

海水养殖区应在冰情严重时期破冰加氧。

海洋作业相关人员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30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