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泰坦号”潜水器的搜寻持续了3天。当全世界的人们讨论“96小时氧气”如何分配时,船上5位成员的命运,或许在失联当天的短短数十毫秒内就已没有悬念。
参与搜救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已确认,该潜水器在向“泰坦尼克号”沉船行进的过程中,发生了“灾难性的内爆”,其中的5名成员立即丧生。
6月18日,一艘参观“泰坦尼克”号邮轮残骸的载人潜水器在大西洋海域失踪。这次考察活动由美国“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组织。该公司的“泰坦”号深潜器18日在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以东约公里的海域下潜,出发约1小时45分钟后失联。
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飞机和舰船连日来在北大西洋海域展开大规模搜救行动。美国海岸警卫队在22日表示,此前在考察“泰坦尼克”号邮轮残骸途中失踪的美国深海潜水器已在沉船地点附近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员全部死亡。
“灾难性内爆”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潜水器为什么会发生内爆?
海底发现破碎部件,潜水器发生“灾难性内爆”
当地时间6月22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底环境极为恶劣复杂,搜救人员使用遥控探测器在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不远的海底发现5块深潜器的破碎部件。
▲发布会现场(来源:CNN)
搜救人员在“泰坦尼克”号船头约米处,发现了失联的“泰坦”号潜水器的尾部,随后发现了更多残骸碎片。这些残骸是失联潜水器的一部分,从残骸碎片的分布方式来看,事故符合发在水中发生内爆的情况——在海底发现的残骸中,一处包括了“泰坦号”的锥形尾部,另一处则发现了底部的着陆架,这表示船体被巨大的力量扯碎了。
潜水器可能在失联时就发生了爆炸。专家表示,内爆的过程可能只持续了20毫秒。罹难者的大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甚至来不及形成任何感知。美国海岸警卫队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将继续进一步的调查和搜索。
美国海军少校JohnMauger同时表示,对于潜水器出事的时间、原因和到底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将努力挖掘出更多的信息和试图寻找遇难者遗体。Mauger少校确认,参与搜救的医疗团队和大多数船只会在未来24小时内撤出,留下远程操作团队继续在海底进行搜寻。
“泰坦号”是否和泰坦尼克号发生碰撞,导致了破损呢?目前的证据显示,答案是否定的。
潜水器的残骸碎片是在与沉船距离相对较远的位置被发现,残骸分布现场的海底也较平坦,并无泰坦尼克号的碎片分布。另外,泰坦尼克号所处的大洋深处营养较为贫瘠,没有太多海洋生物的存在。
在“泰坦号”失踪后,美国海军分析了该区域内收集的声学信号,发现了符合“内爆或爆炸事件”的声学信号。但是由于这一证据并不是决定性的,因此搜寻在随后几天继续开展。
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残骸遗址大概在距离海面米的位置。据悉,在如此深的海底,所有物体都承受约40兆帕的压力,大概是地面上的倍。“泰坦”号潜水器的设计潜航深度可达米,最多搭载1名驾驶员和4名游客。
▲6月22日,CCTV-4播出的相关报道截图
“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当天发表声明确认深潜器乘员不幸遇难。5名死者分别为海洋之门勘探公司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拉什、英国探险家哈米什·哈丁、具有巴基斯坦和英国双重国籍的商人沙赫扎达·达乌德及其儿子苏莱曼、法国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尔若莱。
组织这次搜救的美国海岸防卫队说,对当地海床的远程探测将继续进行,但是可能无法收回遇难者的遗体。
下潜压力过大、结构缺陷都可能导致“内爆”
什么是“灾难性内爆”?与爆炸相反,内爆是指物体突然剧烈地向内塌陷。专家表示,在这样的深度,潜水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即使是最微小的结构缺陷也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副教授艾瑞克·菲西接受美国ABC新闻采访时表示,多数潜艇和潜水器的压力舱,都由高强度的金属构成。在较浅的深度(米以内)通常是不锈钢材质,在更深的水下的需要用到钛金属。
泰坦尼克号沉船位于米深的水下,承受着巨大的海水压力。到达这个深度的潜水器,外壳之下的压力舱通常是球形。“泰坦号”则不一样——它的压力舱由5英寸(12.7厘米)厚的碳纤维管和两端的钛金属半球组合而成,在深海潜水器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实验性”的结构。
在“泰坦号”采用的两种材料中,钛金属的弹性较好,在承受巨大压力时会略微收缩,而在恢复大气压时又重新恢复原状;而相比之下碳纤维材料则更加“僵硬”,因此二者在压力下的表现并不相同。这两种材料的组合,或许导致了潜水器结构完整性出现问题,导致支撑性的不足,在承受巨大压力时发生内爆。
下面这段视频演示,就展现了这种可怕的过程。“泰坦”号潜艇在向“泰坦尼克号”残骸下降的过程,碳纤维耐压壳材料,没有预兆地就破碎解体了。
00:06▲视频来源:微博账号
包容万物恒河水“泰坦”号潜水器在事故发生前,一直在进行深海探险。资料显示,“泰坦”号深潜器长约6.5米,质量约为千克,下潜深度可达米。但据报道,“泰坦”号潜水器有时下潜深度超过了米,这就意味着“泰坦”号潜水器可能在下潜过程中承受了过多的水压,导致了艇体内外部构件的破坏。
“海洋之门”公司前雇员爆料称,“泰坦”号由碳纤维零部件构成,某些地方存在严重的设计问题。例如,“泰坦”号前部观察窗的认证承压能力仅为1米水深,但该公司却计划让它搭载乘客潜至大约米深,而且为了节省成本,拒绝订购能达到那一深度的观察窗。
这极有可能是造成此次悲剧的主要原因。
此外,“泰坦”号潜水器的内部构件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在制造过程中出现了缺陷,也有可能是内爆的原因之一。同时,“泰坦”号潜水器的氧气供应也存在问题,据报道,5名乘客失联前氧气可能已经不足96小时,这也是内爆的可能原因之一。
深海是一个充满了未知和危险的环境,即使设计上没有问题,在深海中也可能遇上难以预料的挑战。在正常情况下,船体在理论设计之后应该进行两步的验证。首先是对船体几何结构精确性的测量和失圆度的检测;另外还要开展无人的实际潜水测验。但“泰坦号”有没有开展这些测验,就不得而知了。
潜水器条件简陋:无座位、“游戏手柄”控制器
据报道,这艘失联的“泰坦”潜水器,如卡车般大小,可容纳5人,通常会配备4天左右的应急氧气供应。据悉,此次为期8天的观光行程票价为25万美元,可潜水至米的残骸深处。潜艇里没有椅子,也没有座位,所有人进去前先脱鞋,然后盘腿坐在地板上。最好的座位竟然是马桶,他们还得减少吃喝避免上厕所。
根据“海洋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