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武器天花板就是航空母舰,目前美国的航母体积是达到了12万吨级,航母是否越大越好呢?中国建造出的航母目前能达到8万吨,如果向美军的航母看齐,能够打造出更大排水量级的航母?比如20万吨级?
如果单纯脱离整体战机去比较船的体积和排水量,也不是很合适,毕竟动力船的运载能力,早就超过几十万吨级,尤其中国已经能打造核动力驱动的动力集装箱运输船,如果打造出20万吨的航母,也能够完成。
因为考虑到航母属于综合作战移动平台,要根据具体的战力部署来进行统筹安排,不是简单考虑排水量吨级,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可以知道航母并非越大越好。
舰船体积越大技术的要求越高
首先在技术方面考虑,如果打造更大的航母,需要的设备和机械等,都需要大型的吊塔和基础的船坞等,在分段建造之后,再进行组装和焊接匹配,有的国家能够建造比较大的航母舰船,却缺乏基础的设备支持,还要从其他国家进口相应的设备。
比如英国在建造航母时,还从我国进口大型的塔吊等,如果自己不具备整体全流程的国产能力,对于建造大型航母,会有很多技术方面的挑战,而即便形成了外壳大型壳体的打造,但是后期的维护保养和维修,也依然会面对同样的问题,所以技术门槛是很一个很关键的条件。
过于明显的目标安全与否
在海上虽然是汪洋一片,但是双方较量和交锋时,对方攻击的火力的距离是有一定的覆盖范围,航母的体积过于庞大,势必影响其反应的时间和效率等,如果作为过于显眼的目标,航母将会成为雷达侦察追踪范围内难以隐身的巨大目标。
如果被对方的火力锁定,即便是难以摧毁,被轰炸破损的难度非常大,也依然有着较为被动的局面,即便没有地方的紧盯,超大型航母也能在浅水区搁浅,安全能力也受到严峻考验,船小好调头是俗语,但是有着一定的道理,因此对于航母来说,并不是越大越好。
动力系统的制衡
现在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核动力航母,也是采用不同的反应堆技术,如果增加航母的数量和体积扩大,自重也会相应增加,需要的动力系统就需要接着扩大功率,过于庞大的体积,在海洋上要面对更大的洋流阻力,风浪阻力,行进的难度也是成倍增加,除非是特殊情况增加体积是非常必要,否则在增加吨级和增加数量方面,不如增加舰船的数量。
同样的战力用两艘航母增加的火力和综合作战能力,或增加航母的体积翻一倍,阿零下比较的话,还不如增加航母的数量更为稳妥。毕竟航母的体积过大之后,在海上的安全保障难度也是直线飙升。
航速和吃水深度受限
越大的船只,船身吃水深度就越大,而且大型的航母在潜水区域可能还受到进港的限制等,如果建造20万吨级的航母巨舰,很多港口可能都不符合深水港口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航母只能到指定的港口进行靠岸入港,接受检修和增加补给物资等。
那么航母并没有因为增加排水量得到更多的便利,反而是因为过大体积变得笨拙和受限,航行的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变得越发慢速。毕竟超大型舰船的调头相比小型的战舰,需要的时间更久,灵活度和准确控制舵盘的能力,都有着更多的技术难题。
战略部署和经济价比
航母战斗群的打造,要组合多艘不同的舰船形成综合的作战舰队,如果核心的航母战舰过于庞大,实际上并非最优的战略部署计划,同时因为建造的成本过高,导致经济价比不高。毕竟目前航母的造价是非常高昂的,仅仅建造还不够,使用后的维护费用更是天文数字,甚至有着中小国家都不敢企及的高额的综合成本。
出于这些实际使用的综合因素考虑,建造超大型的航母,并非打造不出来,而是要考虑,是不是最好的方案。
因此我国即便能打造出超级巨舰比如20吨排水量级的航母,也没有这个必要,同理美国打造出12万吨级航母也基本到了航母天花板了,再建造更大的巨舰,意义并不大,实际使用并不便利。
由此可见,我国的航母体积是根据实际需求加上技术水平的考虑决定的,不是单纯地比拼航母的体积和排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