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远洋航务》杂志官微发布重磅消息:由中船重工七一二所承担的“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工程化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压、中压两个系列的船用推进变频器、推进电机、智能化控制模块等电力推进系统核心设备的供货能力。这一历史性成果对军用舰船建造尤其意义重大。公开消息显示,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首批次仍旧采用常规动力推进系统,并未如传闻的那样采用全电推进。B型远洋反潜护卫舰至今还没有开建的消息,也被指与国产电推设备研发进度有关。央视曾报道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研究进展。对于我国战舰设计建造来说,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实现工程化制造(成批生产),对舰艇整个动力系统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有关键性作用。就拿已有6艘亮相造船厂的国产首型万吨级驱逐舰型来说,采用综合电推技术,可以在载弹量,反潜、反舰能力等方面带来质的提升。而且,由于电推技术带来的稳定和高功率舰用电力,国产电磁炮上舰的能量供给问题也因此彻底解决。先说载弹量和反舰能力提升。采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后,型驱逐舰传动轴(俗称“大轴”)占用的舰内底部空间,可比现在采用的常规推进系统至少减少50%。这样,型舰后部导弹垂发单元不但均可装上深度达9米的最长发射筒,而且还能增加单元数量。目前,型驱逐舰垂发单元为前64个、后48个的配置,总共个单元数量在同级别战舰中并不算多。而且,后部48个单元由于下方要给传动轴留出空间,所以长度只能控制在7米多,不能装填长度接近9米的鹰击-18反舰/陆攻巡航导弹。型驱逐舰后部垂发单元均为“浅坑”,前部才有“深坑”。在采用综合电推之后,型驱逐舰前后垂发单元长度可保持一致,不同型号导弹装载的灵活性大大增强。而且,后部还可适当增加发射单元数量。有消息显示,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高超音速反舰战术导弹长度也与鹰击-18差不多,最多不超过9米。而且舰载型采用垂直发射方式。这些迹象表明,新型高超音速反舰弹就是为了型、D型驱逐舰准备的。再看对反潜能力的提升。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一大优点就是能大大降低舰船自身噪音,因为取消了常规推进系统所用的齿轮等机械设备。同时,战舰在需要高速机动进行大范围搜潜作业时,电推还可以保持比常规推进系统更稳定的高航速。一艘安静高速,声呐等水声探测系统先进,可发射远程反潜导弹的驱逐舰,几乎是核潜艇、AIP潜艇的致命“杀手”。目前中国海军主力远海反潜舰为A型护卫舰,其采用的柴油机动力系统和常规推进装置,是反潜作战中较明显的短板。A型护卫舰拖曳声呐探测距离可超过公里。最后看对舰船电能输出供应的提升。采用综合电推系统后,型驱逐舰装备国产电磁炮的能量问题得以解决,甚至可以因此采用激光炮。由于电磁炮的甲板以上和以下部分需占用较大空间,因此目前只有最大排水量近1.3万吨的型驱逐舰适合安装。目前型驱逐舰还处于首批次6-8艘建造计划的全面实施阶段,现在国产综合电力推进难题的彻底解决,从时间节点上看几乎正好可以赶上型舰第二批次的设计。因此,预计在首批建造完成后,江南、大连两大造船厂应该就可以毫不耽搁地转入第二批次建造。按照海军惯例,第二批次型驱逐舰如果采用全电推进、装备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和电磁炮,其改进幅度已可获得新的型号代号,比如B型导弹驱逐舰。型驱逐舰安装电磁炮效果图。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除了型驱逐舰的改进升级,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量产,还扫清了B型导弹护卫舰开工的关键障碍,并为国产电磁弹射器上航母铺平了导弹。所以,这一难关的攻克对中国海军的重大意义,无论怎么形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