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船,指的是:举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工具。
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古称舳舻、轮船、舫,军用船称为舰古称艨艟、艇,小型船称为舢舨、艇、筏或舟,其总称为舰船、船舶或船艇。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最早的船——独木舟把一根圆木中间挖空。然后,出现了有桨和帆的船。后来又出现了用蒸汽或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的船。今天人们用太阳能和喷气式发动机作为船的动力,航行的速度令人吃惊,最高时速已经可以达到千米以上了。
船体部位船体由甲板、侧板、底板、龙骨、旁龙骨、龙筋、肋骨、船首柱、船尾柱等构件组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依据一定的工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本身的技术也比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宋朝已能生产多种类型的船只,以适应不同水域和发挥不同用途。在各类船只之中,远洋海船最能反映宋朝卓越的造船技术,宋朝海船无论在设计上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并以庞大、坚固文明于世。此外,宋朝海船率先应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是中国的航海技术,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宋朝对船只的需求很大。北宋政府为了把大量粮食,从江南经运河运往开封,于是大量建造漕船粮船;南宋政府则不断建造战船,守卫长江。凡在水路便利和盛产木材的地方,政府都会设置官方造船工场。官方造船数目十分可观。宋朝对船只的需求很大。
北宋政府为了把大量粮食,从江南经运河运往开封,于是大量建造漕船粮船;南宋政府则不断建造战船,守卫长江。凡在水路便利和盛产木材的地方,政府都会设置官方造船工场。官方造船数目十分可观。宋朝造船业最突出的是远洋船的发展。虽然唐朝的海外贸易繁盛,但当时的远洋航行却几乎被阿拉伯商船垄断。后来宋人克服了种种技术障碍,才使中国商船活跃于东亚和东南亚海域。宋朝的造船技术,远比当时的西方先进。
图中的货船,在桅杆下使用了转轴,能调整帆的角度,以迎合风向,当时外国的海船,船桅多不能动。船尾使用了平衡舵,将部分舵面分布在舵柱的前方,以缩短舵压力中心与舵轴的距离,操作起来更加轻便灵活。这种技术在宁初已经发明,西方要到19世纪才使用平衡舵。客船与货船的功能,用宋人的话来说,是为载往来士贾诸色等人、及搬载香货杂色物件等。两者在造型上又略有区别,客船含客货两用船设有一间一间的舱室,四壁施窗户,如房屋之制,上施栏循,彩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里面有桌椅床铺、茶水饮食,以让客人乘坐舒适,也可随时打开窗户浏览沿河风光。
货船则一般不设开窗的舱室,船形制圆短,如三间大屋。水上安全监管的签证制在我国自宋朝起已有千年历史。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国籍船舶在国内航行进出港口时也必须办理进出口签证。简政放权的大潮下,这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沿用了数十年的监管方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签证取消的背后,换来了大把的真金白银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水战,发生于公元前年夏天。楚国派遣水师攻打吴国,楚军无功而返。吴国地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水军实力雄厚,拥有当时赫赫有名的余皇、三翼、突冒、楼船、桥舡等各种战舰。
余皇又称王舟,是王侯乘坐的大型指挥旗舰。三翼包括大翼、中翼、小翼,是主要的战舰。大翼长23米、宽3.5米,可以载官兵和桨手90多人。船中兵器有弩32张、箭支、盔甲各32副。这是一种快速攻击的战船,船体修长,顺水而下,疾行如飞,作战的威力很大。当时的水战已经从江河发展到海上作战。公元前年,吴国水军就凭借强大的战舰优势,入海北上,进攻山东半岛的齐国。这场战斗应该是在黄海海面上展开的,最终以吴军的溃败而结束。中国古代为作战目的制造或改装的武装船舶。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大型的是主力战船,称为舰或楼船,有2层、3层、4层,甚至4层以上甲板的。中型的是用于攻战追击的战船,如蒙冲、先登等。小型的是用于哨探巡逻的快船,如游艇、赤马舟等。为适应作战时能抢上风和追歼敌船的需要,大多数战船是专为作战而设计制造的,以保证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能、操纵性能和较高的速度。也有一些战船是采用渔船或商船的船型加以改进后制造的,或临时用渔船或商船加以改装,使其能符合作战的需要。战船乘人多少以米重为标准计算,每人以重2石为准。
进入明清时期以后,中国古代战船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隋唐五代两宋时期多用于锤击敌船的拍杆已经消失,而改以战船本身犁沉敌船,这说明船舶制造和驾驶技术的进步;二是从明初起,战船上配备了火炮。宋朝的海舟以福建船为上,明朝的海舟则以舟山的乌艚船为首,而浙直间多用沙船御倭,后来用沙船、福仓船和东莞船守舟山。大号福船势雄力大,便于冲犁敌船,即所谓斗船力不斗人力。大福船柁楼三重,底尖上阔,首尾高昂,能容百人,福船的形制规格最称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