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级的首舰福特号是年11月就正式下水,而到接近4后的年7月份才宣布服役,实际上第一次进行舰上弹射器的综合性测试,也就是在航母舾装状态下,往海里第一次弹射配重小车而不是实际的舰载机,已经是年下半年的事情。等于说福特号航母上的电磁弹射器实际首次测试性使用,是在下水之后5年之久的事情了。第一次到海上正式弹射舰载机,则是年才开始,至于最终交付实际战备值班,则完全没有固定日期。如果电磁弹射系统作为人类划时代的新技术,工程稍微慢一点也算上正常现象,如果在外界完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5年才基本搞好,也算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偏偏这种系统是有对比的。大于在年前后,当福特号航母上的电磁弹射器还没有开始弹射配重小车的时候。
有另外一家,就在陆地上同步施工完成了一对到米长的陆地弹射系统,后来才知道属于蒸汽弹射系统和电磁弹射系统的对比试验平台。这个试验装置第一次真正弹射舰载机,极有可能比福特号第一次真正弹射舰载机的时间还早几个月!因此全球第一条实际弹射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器是那一条?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争议的。恐怕需要事后披露详细的时间才能真正对比出这个全球第一是谁。有人说了,一个是在船上实际弹射,另外一个是在陆地上模拟弹射。两者真的有可比性吗?其实还真有可比性,这个问题今后可以慢慢的聊。其中首先一点上,另外一家陆地上的对比弹射试验线,不论蒸汽还是电磁类型的,全部施工工期一共也不到12个月。仅仅这一点,就比福特级上的电磁弹射线前前后后安装了5年多的情况;
快了5倍还多!既然有人能够在不到12个月内就可以彻底搞好一条前所未有的电磁弹射线,那么就足够接近说明,福特号上安装了5年之久的电磁弹射器的施工效率显然有问题的。那么到底有什么问题呢?可以对目前已经对外披露的一些信息,进行一番简单总结就可以了解一个大概。福特号相关系统施工缓慢的原因,既有工程组织的原因,更有核心技术上的原因。首先第一点,作为一种与过去的蒸汽弹射器完全不同的新概念发射装置,起码应该提前进行对比试验。不论在舰上还是地面上,都应该实际做过对比试验才有说服力。人家另外一家从一开始就是在陆地上老老实实的进行了这种对比试验。当然在PPT阶段,大部分明白内情的人都知道蒸汽弹射器最终肯定PK不过电磁弹射器,但是人类的历史经验证明,
技术规划是一回事,工程实践往往上另外一回事。其实超级大国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他们也曾经准备在尼米兹级中的最后一艘,也就是布什号上同时安装两台电磁弹射器和两台蒸汽弹射器,结果却很快被否决了。如果实际上舰安装觉得效率不高,那么在陆地上进行对比试验总算是说得过去吧。结果陆地对比试验也没有做。再退一步,陆地对比试验也不想做,那么在实际上舰安装之前的几年,提前先在陆地上试验完成电磁弹射线,发现主要问题再解决问题之后,然后再把成熟系统上舰安装总可以吧。结果这个最后的方案也相当拖沓。也就是当福特号在年11月份已经下水之时,陆地的模拟电磁弹射线居然还没有施工完成,更不用说提前做完所有重要科目的电磁弹射试验了。陆地上的基本试验还没有开展,那么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的实际安装就不可能快得了。到了大约年左右,
陆地上的模拟电磁弹射线终于可以弹射配重小车了。于是福特级上的实际安装也终于可以正常进行。结果第一次上舰安装完成后的一条实际弹射线,第一次无配重测试,就当即把弹射梭卡在了半途。为何在陆地上测试后没有问题的系统,到了航母上就出了问题?后来才知道陆地系统的稳定幅度,是舰船在漂浮不定的状态完全无法对比的,导致陆地上的弹射动子可以同时固定上下两部分,但是在舰船上只能固定上部却不能让下端也同步固定。明白了这个基本道理,只能把已经安装好的船上系统全拆掉,进行第二次返工,这么一折腾已经到年了。在一场装模作样的假服役仪式后,才发现除了电磁弹射器不好用,同样是纯电磁的弹药升降机和电磁拦阻系统更不好用,这又折腾了2年的时间仍然没搞好。也许当另外一家的上舰系统,全部快速安装到位进行重型机顺利收放之后,福特级们才明白什么叫做“货比货都该扔”!
瀚海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