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无疑是各军事大国的大杀器,与轰炸机、导弹相比,这款大杀器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其隐匿性——导弹发射井的建造有一定的环境、地形要求,战略轰炸机对机场的要求也很高,但核潜艇却常年游弋(yi)于公海深处,难以发现其行踪。
如何隐藏己方核潜艇,发现敌方核潜艇,一直是各军事大国的一个重要课题。外界认为,美国拥有最难侦测的潜艇,因为它们装备了精密的声学和减振系统,以融入海洋背景噪音中。四个月前,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联合情报中心前作战处长对CNN说,“潜艇是美国对中国保有无可争议优势的领域。”
不可否认,在潜艇这个领域,美国确实有优势,但是经过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我们也找到了探测和跟踪美国核潜艇的罩门。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中国舰船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显示,使用现有的科技,就可以检测到美国先进的核潜艇。
大家都知道,在军事领域用于检测核潜艇的传统手段大概有四种,分别是声呐、磁力、热源和雷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的探测技术越来越受到限制,比如说对方在潜艇外壳的设计中使用低磁性或者非金属材料,以及其他降低潜艇电磁特性的手段,都会让这些传统探测方法的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当潜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气泡。
对于潜艇来说,这些气泡随着潜艇的前进,会让周围的海水产生复杂的紊流,从而产生电场和磁场,当然,这个电场和磁场的频率极低,介于34到50赫兹之间,这个信号虽然微弱,但它们能够穿透海面到达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并在电离层被反射回地球表面,也就是说它们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而且这个信号要比先进的磁异常侦测器的灵敏度强3到6个数量级,这意味着我们在千里之外,就能使用先进的仪器检测到这个信号,而通过分析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就可以判断潜艇的位置,也能辨别其动向。
也就是说,美国核潜艇再会藏也没用,这项技术用来找水下航行的潜艇,可谓一抓一个准。只要它们在运动,在水下航行,那就大概率会有气泡产生,有气泡,我们就能用这个技术对其精准定位。
去年九月份,《南华早报》曾发布一篇报道,透露中国正在研制一种“既能飞,又能潜水的超音速导弹”,据说这种鱼雷在水下航速可高达米每秒,一旦被锁定,任何舰船和潜艇就只能坐以待毙,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前面提到的探测技术和这种超级鱼雷搭配使用,显然将加大美国在中国近海部署潜艇的难度,也就等于具备了“威胁美国的海洋霸权”的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