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是否会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讨论一直存在,尽管福建舰的下水使用的是常规动力。然而,人们对中国下水核动力航母的期待仍然很高,网络上对中国何时会下水核动力航母的讨论也十分广泛。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目前正在发展核动力破冰船,并通过这个项目积累核动力航母的相关经验。据称一旦核动力破冰船验证成功,中国的超级航母有可能一步到位,因此中国的核动力航母并非遥不可及。
然而,这种观点并不符合舰船技术发展的规律。
首先,如果核动力破冰船真的能够验证核动力航母的技术,那么中国就没有再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的必要。几年前,中国的玲珑一号核反应堆(RITM-型号)已经安装在俄罗斯的一艘破冰船上。如果核动力破冰船能够验证核动力航母技术,中国只需要要求俄罗斯将相关数据提供给中国即可。可以给卖给俄罗斯的核反应堆也可以打折。然而,民用反应堆与军用反应堆在技术上是完全不相通的。仅仅是燃料丰度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民用反应堆的燃料丰度只有2%~5%,而军用核反应堆的燃料丰度是它的几倍,甚至达到了20%或者97%。这种不同的燃料丰度直接影响着反应堆的安全性、动力输出能力以及维护时间间隔,因此核动力破冰船并不适合验证核动力航母的技术。
其次,核动力航母的技术验证通常采用陆上模拟堆的方式。即在陆地上建造一个实验反应堆,并在这个实验反应堆周围建立与舰船相似的工作环境。通过这个模拟堆,可以验证舰船晃动对反应堆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反应堆大功率输出对各种管线的压力等技术。一旦相关技术验证到位,反应堆就可以移植到舰船上。这个过程可以完全保密进行,就像中国的陆上模拟堆可能早已验证完毕一样。
除了上述的技术原因外,中国建造常规动力航母的战略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核动力航母最大的优势是航程远,而且核反应堆动力系统比锅炉动力系统更小,因此舰内空间更大,可以携带更多的淡水、食物和舰载机,非常适合远洋航行。然而,核动力航母的出勤效率相对较低,一旦处于停泊状态,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对于像美国这样东西海岸面朝大洋、国土远离欧亚大陆的国家来说,核动力航母非常适合他们的需求。但是,中国的地缘环境不允许我们全面拥有核动力航母,特别是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中国。马六甲海峡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就像北冰洋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一样。一旦有敌对势力封锁马六甲海峡,外部工业原料必须绕很大一圈才能进入中国,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工业生产。此外,马六甲海峡距离中国最近的万安滩岛仅约公里,但距离中国大陆有多公里。这种距离使得中国的东风导弹无法全方位地覆盖马六甲海峡,只有通过派遣航母才能达到此目的。就航程而言,无论是核动力航母还是常规动力航母在公里的距离上并无区别。然而,考虑到常规动力航母的出勤效率更高,常规动力航母更适合在马六甲海峡执行任务。此外,两艘8万吨级的常规动力航母成本更低,既能满足在马六甲海峡的作战需求,又能在特殊情况下作为远洋舰队的补充力量。
因此,核动力破冰船不能验证核动力航母的技术,因为民用核反应堆和军用核反应堆在技术上根本不相通。中国下水核动力航母也不是近在咫尺,而是需要通过陆上模拟堆进行技术验证。此外,根据战略需求,中国更需要建造常规动力航母以满足对马六甲海峡的作战需求。常规动力航母在出勤效率和成本等方面更适合中国的需求。因此,中国目前建造核动力航母的可能性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