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中国太腹黑了故意称055为驱逐

近日网上出现了大连造船厂建造型驱逐舰的照片,这是继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2艘型驱逐舰之后曝光的第3艘。型驱逐舰进行“下饺子”一样的批量建造,既说明研制单位和中国海军对该型舰的设计充满自信,已经不需要先建造1、2艘进行先期试验,也说明中国海军对型驱逐舰的需求很迫切。

型驱逐舰在设计上首次打破了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研制的旧有模式,自上而下确立了新方法和新标准,强化了“以作战为需求、以军方为主导、以研制单位为主体”的定位。以型驱逐舰的研制为契机,中国海军舰船的研制方式将开拓出一条崭新的路子。就意义而言,型驱逐舰的研制甚至超过A型航母的研制,是中国海军舰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由于导弹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高达吨级,所以,在美国防部公布年中国军力《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态势报告》的报告中,称这种满载排水量达到吨级以上的舰艇更像是一艘导弹巡洋舰,报告称这种舰艇被中国人称为导弹驱逐舰,而美军在报告中用引号“destroyer”(驱逐舰),有讽刺中国“太腹黑”故意隐藏实际意图的用意。

军事专家之处,以往中国海军舰艇的设计虽然也强调顶层设计,但存在较大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系统和设备的控制是进行事后控制,从而导致设备与总体之间出现矛盾性。例如D型驱逐舰在设计中就发现PJ38型单管毫米舰炮这一“货架产品”自身要素与平台要求之间的矛盾,导致总体设计方不得不要求单舰炮进行上舰适应性改进,通过降低重量和减小后坐力等措施以适应平台的要求。诸如此类的问题减小了总体设计的可施展空间、降低了总体设计的水平,同时也给总体研制任务的时间节点带来很大的风险,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国家宏观军事战略上的统一部署。

型驱逐舰则是从设备和系统的研制过程中就开始介入,提出总体设计方面的要求,把可能最终出现在总体设计阶段的问题消除在设备及系统研制阶段,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在型驱逐舰的总体设计中,大幅减少了子系统的数量,淡化了子系统之间的功能界限;对电子、兵器、航天、航空、船舶等各行业之间的壁垒所导致的功能性重复及过度冗余进行合并,消除了行业界限。

此外,还改变了以往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和做法,将舰艇作战软件单独计价,尽可能减少硬件数量,用软件去实现可替代的硬件功能。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舰艇作战软件的质量,对于全舰作战能力的提升作用就更是巨大;提高舱容使用率、优化作战流程、减少战位设置、降低舰员人数,实现指挥与火力控制一体化。

型驱逐舰在研制过程中贯穿了通用化、集成化的设计思想,改变了中国海军水面舰艇以往的粗放型设计,实现了精细化设计。型驱逐舰的通用化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可共架发射不同类型和作战能力的导弹、电子战系统兼顾了部分反潜战的功能;集成化反映在舰上的各个子系统和设备上。海军为了型驱逐舰的集成化还专门向中电14所下达了“综合射频系统统一设计要求”和“综合信息通用处理规范”的研制任务,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例如型驱逐舰将以往舰艇桅杆上密布的塔康天线、敌我识别器天线、超短波天线、数据链天线、导航系统天线和电子战天线进行集成化、共形化和平板阵列化,将不同频段的天线采用最佳结构形式集成在多功能一体化隐形桅杆上。此外,型驱逐舰的电力电源、网络、计算机、基准信息、冷媒、气体综合管理统一使用,既减少了设备数量、消除设备堆砌、减少功能重复,也减少了能耗、降低了发热量、提高了隐身性,同时也为舰船综合电力打下了基础。

型驱逐舰还是中国海军第一款在正式建造前搭建陆上全尺寸模型的水面舰艇。通过陆上模型,设计单位和海军实际验证了许多技术,最大程度上消除了设计上的缺陷以及电子兼容问题,这也是型驱逐舰为什么尺寸和排水量大增、装有诸多新设备,却能迅速投入批量建造的重要原因。

从需求上来看,中国海军正日益走向远海,未来的编队模式将以航母战斗群为主,因此需要大型水面舰艇来为航母进行护航,并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而像05C/D型驱逐舰虽然技战术性能先进,但受制于平台大小,难以满足多重任务的要求。以D型驱逐舰为例,其上的通用导弹垂直发射单元只有64个,要想执行防空、对海、对潜和对陆攻击任务,每种类型的导弹装填数量都会被迫减少。

而型驱逐舰则不同,凭借其大尺寸和大吨位,可以设置更多的通用导弹垂发单元,装填数量更多的各类导弹。此外,型驱逐舰还可以在舰内开辟出空间更大的作战指挥中心,容纳更多的指挥控制设备、指挥人员,大幅提升指挥控制能力,更好地满足未来海战对于指挥控制和信息保障越来越高的要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7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