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亲朋好友合伙开公司看看这些知名企

北京专治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214235.html

企业的权利游戏,可大可小,可好可坏。

大多数公司的发展史,都藏着一部爱恨交织的内斗史。

穷日子好熬,富日子难过。

当初一碗酒摔在地上,决定一起创业平分天下的仗义,往往后来的路上演变出各种权利游戏。

这些品牌的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一出股权斗争史......

真功夫

如果没有当初

中国餐饮版图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年,双种子在营销大师叶茂中的建议下改名为真功夫,立志成为中国的麦当劳,在随后的1年,真功夫开到家店,均在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地,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中式快餐企业。

真功夫一开始的股权结构很简单,潘宇海占50%,蔡达标及其妻潘敏峰(潘宇海之姐)各占25%。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潘敏峰放弃了自己的25%的股权换得子女的抚养权,这样潘宇海与蔡达标两人的股权也由此变成了50:50。

年,真功夫引入中山联动和今日资本的投资,共注入资金3亿元,估值达到50亿。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变更为蔡达标、潘宇海各占41.74%,双种子公司占10.52%((其中蔡、潘各占5.26%)),今日资本和联动投资各占3%。风投的计划是扶持真功夫在2-3年后上市。

从年开始,蔡达标通过控股联动投资,股权比例反超潘宇海。为了谋求上市,蔡达标以职业经理人替代原来的部分家族管理人员,此举引起了潘宇海的强烈反弹。

闹到最后,家族内部争斗演变成了刑事案件:年,警方逮捕了蔡达标,罪名是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犯罪行为。年,蔡达标二审被判罪名成立,两罪并罚重判14年刑期,他个人持有的股权被司法拍卖。

因为股权纷争事件,真功夫已经多次错失上市机会。如今要重回上市之路,市场和行业环境可能都不允许了。

年,顶不住压力的今日资本已经将持有的3%股权悉数转让,转让价格并未透露,但有媒体称相比原价缩水一半。

现在真功夫在中国餐饮市场毫无存在感!

海底捞

钱or股份?如果你是施永宏,你会怎么选?

年,可能是施永宏不那么开心的一年。在那一年之前,施永宏李海燕夫妇,和张勇舒萍夫妇在海底捞各占50%股权。虽然从最开始,张勇就成为另外3个人的领导者。

那一年,海底捞准备上市,财务顾问给的建议是,公司有绝对控股股东有利于上市。

于是,张勇夫妇以原始出资额的价钱从施永宏夫妇手中买回18%的股份。想当初(年)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凑了1万块,在简阳开了一家简陋的袖珍火锅店时,店里只有4张桌子。

很多媒体形容这次股权买卖为“强盗似的豪夺”。对年的海底捞来说,18%的股份绝非一个小数目。

“不同意能怎么办,一直是他说了算。”施永宏说,“后来我想通了,股份虽然少了,赚钱却多了,同时也清闲了。还有他是大股东,对公司就会更操心,公司会发展得更好”。

十一年之后,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年营收.37亿元,最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9%;年净利润11.94亿元,最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5%。

张勇、舒萍夫妇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62.70%。施永宏、李海燕夫妇,经过“被动”的股权转让,目前在海底捞的持股为29.70%。

年海底捞香港上市成功,市值0多亿元,年市值最高突破亿,实际控制人张勇夫妇的身家超过0亿元,施永宏夫妇的身家也超过亿元。

……

同样是股权纷争,有些公司能平稳度过,有些公司因此震荡,有些公司一蹶不振。一些创始人计高一筹,有些创始人却被扫地出门,甚至锒铛入狱。

这场权利的游戏到底怎么玩?

初始股权分配到底如何分配?

更好的股权一定要有明显的架构梯次吗?6:3:1或7:2:1能够保证绝对的控制权和话语权,但绝对控股也让公司从“老大-老二-老三”,变成了“老大-小二-小三”,其他创始人的热情如何激励?

平均股权设计真是最差的股权结构吗?芬尼克兹的两位创始人股权比例基本相当,没有人绝对控股,没有一言堂,却和谐相伴走过了15年……

合伙人纠纷案到底如何避免?

拉勾网、泡面吧、理大师……合伙人因为股权问题惹纠纷的事件屡见不鲜,成熟的股权制度应该长啥样,股权成熟模式和退出机制该如何设计?

股权不是静态的,而是可变动的,那么股权变更逻辑又该如何计算?

高管和员工的股权激励如何设计?

有些创业企业希望员工也有创业心态,也会给予股权激励。这样做到底合不合适?如果要给予股权激励,预留选择多少的股权更合适?

期权池要在融资前为未来引进高级人才预留一部分股权,那个期权池应该设计多大,又如何稀释和调整?

创始人如何在不断融资之后仍有话语权?

乔布斯在苹果上市4年之后被踢出公司。Facebook在上市时使用了1:10的AB股模式,保证了扎克伯格的28.2%的表决权,在跟主要股东签订了表决权代理协议之后,扎克伯克掌握了56.9%的表决权。

创始人在公司长大之后如何不被董事会踢出自己创办的公司,早已是硅谷的经典话题之一。

那么,在不允许直接实施双层或三层股权结构的中国,又该如何做呢?

企业想发展壮大,要稳定与激励创始股东团队,首要的当然是让团队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理念及“同甘共苦”的团队精神。

但光靠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还不够,物质利益方面的手段与安排也得有,“两手都得抓,还都得硬”。

公司的股权应当如何设置与分配?”

这是每个初创企业及其创始团队都会面对并必须思考与做出解答的问题。

1

有限的股权到底该分配给谁?

创业往往是由一两个创始人思考、发起并组织一个团队来推进与实施的,这样的人是整个创业团队的核心,我们将其称为核心创始人。

核心创始人当然会是获得股权分配的创始股东之一。

对于初创企业及核心创始人来讲,需要考虑但往往又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的是,对于创业初期能够给公司带来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与资源的人,是否有必要都将其作为创始股东并给其分配股权,换句话说,对于这些人,是否必须以股权为代价获取其能够给公司带来的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与资源。

实践中,相当部分初创企业及其核心创始人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不加过多思考地将这些人都作为公司的创始团队成员并给予股份,一是碍于情面,二是早期公司往往没有较充裕的现金作为对价来交换创业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

资金在公司创业早期阶段固然重要,但股权更是弥足珍贵: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可再生的,而股权不能;

每一元现金的价值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是几乎不会增加的,但每一股的价值确可能会翻高几十倍甚至于数百倍。

因此,股权设置与分配的第一个核心原则就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要用“股权”来解决。

如果公司是技术导向型的,在公司创业初期,你的股份就应当用在引入技术大牛上,而不是销售总监上,创业早期一般也不会太多涉及销售的事情;

如果公司是业务模式导向型的,技术层面并不涉及太复杂的东西,聘请月薪2-3万的技术人才就能解决的话,最好不要在创业初期就给出股权,但可以视情况给些期权。

2

创始股东之间如何划分股权?

这或许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创业最终成功的企业,在股权上往往是“一股独大”;

而因合伙人团队分崩离析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中,又常见于公司股权在合伙人团队进行平均或相近分配的情况,在中国更是如此。

仔细想来,上述现象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内在逻辑与合理性。

首先,企业在初创期面临复杂多变的情况且多方面的竞争压力,需要迅速地做出决定并高效地执行。

“一股独大”的核心创始人在创业初期固然有可能搞一言堂,成为“独裁者”,但这样确实能够提高决策与行动效率,尤其在“核心创始人”是个“明君”的情况下,这种高效地决定机制反倒会成为创业企业在初期的一个竞争优势。

如果凡事均由合伙人协商达成一致再决策与行动,很多事情的决策效率会非常低,甚至陷入僵局;

其次,“一个巴掌上的手指亦有长短”,创业团队的每个合伙人的能力、对创业本身的认知程度、对产品与服务的理解力、对未来的预判力、对创业承担的责任及付出程度往往也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也需要在公司的股权分配上做出相应地反映,否则会造成“能力、责任、付出与权益”的失调,轻则导致合伙团队战斗力减弱,重则导致团队分崩离析。

3

股权如何安排可最大程度稳定并激励创始团队?

要稳定与激励创始股东团队,首要的当然是让团队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理念及“同甘共苦”的团队精神。但光靠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还不够,物质利益方面的手段与安排也得有,“两手都得抓,还都得硬”。

就上述“第二手”方面的措施而言,正向来讲,就是给予创始股东公司股权且让创始股东持有的公司股权在创始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反向来讲,就是让创始股东不敢轻易离开创业团队,若离开其经济权益会受到严重的减损或其他影响。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建议创始股东团队对各创始股东(包括核心创始人)的股权设置并实施“股权确权机制”。

“股权确权机制”通俗来理解是这样的:

创始股东承诺为公司工作不少于一段时间,如果创始股东停止为公司工作时实际为公司工作的时间少于上述约定工作时间,则创始股东就当将其持有的全部或部分未确权的股权退回给公司或创始团队。

具体应退还的未确权的股权数量与其实际工作时间的长短及约定的确权机制有关系,但总的来讲,实际工作时间离约定的工作时间越近,创始股东应退还的未确权股权数量就越小。

上述“股权确权机制”安排的效果,一是创始股东不会轻易做出离开公司的决定,二是即使其离开,其股权公司或创始团队也有权部分或全部收回,收回的股权可以用于激励坚守的创始股东,也可用于招聘新的替代人选。可见,无论对于公司及创始团队,还有将来的投资人,均是好处多多。

另上,对于创始股东停止为公司工作时已经根据“股权确权机制”确权的股权,一般也建议公司收回,但考虑到该部分股权已经确权(也代表了公司及创始团队对该合伙人离开公司前对公司的贡献的认可),该部分股权收回时就当向离职的创始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对价确立的标准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可以参考的标准有公司的净资产值、公司最近一轮融资的估值,但往往都会在此基础上按一定的折扣计算确定。

股权代持目前在企业初创期及其发展过程中也较为常见。股权代持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归纳起来,基本都属于下面三种类型:

一是,实际股东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来看,没有资格或条件成为公司股东,因此需要找法律上有资格或条件成为公司股东的实体或个人作为其名义股东向公司投资入股并持有公司股权。

此种类型下,较为常见的是外国实体或个人找境内的实体或个人作为名义股东投资境内企业,以规避境内产业准入政策上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

二是,实际股东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来看,具备资格或条件直接成为公司股东,但碍于其自身的社会地位、身份、与公司或公司股东的关系或出于其他一些商业考虑,不便登记为公司股东,不便公开或披露自己的真实股东身份。

此类实际股东常见的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公司或公司股东有关联交易等特殊关系的人等;

三是,实际股东并不存在上述任一限制,但出于协助公司简化股权结构等考虑,同意将其股权委托给由公司某一既有股东来代为持有。这种情况常见的是持有非常小的公司股权(如不到5%)的股东将股权委托给公司的核心创始股东来代为持有。

4

股权如何设置可巩固核心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

很多创始团队或核心创始人很看重对公司的控制权,这点我们也非常赞同。创业公司就好比一艘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舰船,需要一个对舰船及大海本身非常熟悉且对目的地有着清晰认识的船长来实际操控舰船驰向目的地。

核心创始人在公司创业征途中担任的就是“船长”的角色,因此,在创业过程中,有必要赋予并维护核心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团队的领导力及公司的控制力。

怎样赋予并维护核心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团队的领导力及公司的控制力的呢?

一是锻造与依靠核心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尤其是在核心创始人的带领下公司发展一路向好时,核心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就足以支持其领导团队及控制公司,这方面鲜活的案例不少见。

但光有个人魅力是不够的,尤其是考虑到公司发展可能会经历风雨与坎坷的情况下,以及公司发展后期股东增多且各股东理念与利益可能存在分歧的情况下。有必要从公司治理机制上赋予核心创始人运筹帷幄或力排众议的能力。

为此,需要保证核心创始人在股东会及董事会上一定的影响力,且在公司的重要人事任免上的发言权。具体说来就是,核心创始人最好能够持有50%以上公司股权,能够委派过半数的董事会成员。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核心创始股东的股权比例不到50%,可采用一定的机制(如表决权委托、归集创始团队其他小股东表决权或多倍表决权)增大核心创始股东所能控制或享有的表决权的数量或比例。

如何给不同岗位设置股权激励额度?

作为创始人,想与合作伙伴、中高层、核心技术骨干、营销骨干分股权,要考虑以下方法:

1.确定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总额度2.确定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范围、激励对象总数以及分配到各岗位的激励对象数以及岗位总额度股权激励计划的岗位总额度,一般是由董事会根据各个岗位拟授予的激励对象人数及其重要性予以确定的。有时也可以不根据工作岗位分配激励额度,而是根据员工的层级予以确定,可以将员工层级分为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层、核心营销骨干层四个层级,根据各层级的重要性确定各层级的股权激励总额度。

3.确定各岗位上的激励对象的具体授予额度

计算公式:单个激励对象的激励额度=该岗位分配的激励总额度X个人分配系数÷岗位总分配系数个人分配系数=个人工资系数X40%+个人不可替代性系数X60%个人分配系数的计算元素构成除了可以是工资、不可替代性外,还可以是在公司的工作年限、利润贡献等等,笔者为了易于读者看懂,仅将计算元素设计为工资和不可替代性,在实践中,各公司应该根据各公司的实际情况予以设计。(1)获得激励对象个人工资系数将该岗位的所有员工的平均月工资额设为工资系数1。如,设平均月工资0元为工资系数1,如某员工月工资为2元,则其个人工资系数为员工月工资÷平均月工资=2÷0=0.5,如某员工的月工资为00,则该员工的个人工资系数为该员工月工资÷平均月工资=00÷0=2。(2)获得激励对象个人不可替代性系数不可替代性是指在实现企业业绩目标的过程中,一个员工难以被别人所取代的程度。具体来讲,就是指该员工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其他员工不具有的专门技术知识、专门技能、专门管理才能、素养及其他企业所需要的能力或品质等。员工的不可替代性系数越高,说明该员工越是不可替代。将该岗位的员工的不可替代性的平均水平设为不可替代性系数1。如果一员工具有普通员工之外的技能或者特长,则酌情加分,反之则酌情扣分,不可替代性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1-2之间。

(3)获得岗位总分配系数岗位总分配系数为该岗位每个员工的个人分配系数相加后的总额。(4)获得单个激励对象的激励额度公式:单个激励对象的激励额度=该岗位分配的激励总额度X个人分配系数÷岗位总分配系数假如一企业客户服务岗位分配的总激励额度为6万股,共有3名员工,甲为其中的一名员工,如果设平均月工资0元为工资系数1,其工资为7元,则其个人工资分配系数为1.5,据考察,其不可替代系数为1.5;员工乙的月工资为0,元,则其个人工资分配系数为1,据考察,其不可替代系数为1;员工丙的月工资为2元,则其个人工资分配系数为0.5,据考察,其不可替代系数为o.5。可得:甲的个人分配系数=1.5X40%十1.5X60%=1.5乙的个人分配系数=1X40%十1X60%=1丙的个人分配系数=0.5X40%十0.5X60%=0.5该岗位总的分配系数=1.5十1+0.5=3因此,甲的激励额度=6万X1.5÷3=3万股乙的激励额度=6万X1÷3=2万股丙的激励额度=6万X0.5÷3=1万股

推荐一个不错的企业经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