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凭什么打破技术封锁中国青年网

出生于年的肖龙,顶着“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的光环,拒绝了海内外知名企业的高薪聘请,年毕业后来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工作,立志“舰船报国”。

现在,他是第七〇一研究所电磁兼容性研究室创新工作特区的负责人。工作3年来,他在微型高功率微波源研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进展。据统计,他从读书到工作,共发表SCI、EI论文15篇,被引用余次,申请专利8项。目前,他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参与“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十余项。

刚迈出校门,他便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参加军委科技委举办的“无形截击”全国反无人机挑战赛并获创意赛第二名,入选年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是他最新获得的荣誉。

光环的背后,是肖龙及其团队紧盯国外最前沿科技进展、不分昼夜地辛勤耕耘。

在得知西方科技强国纷纷开展高功率源小型化方面研究时,肖龙敏锐地察觉到该技术未来的广阔应用前景,他意识到只有掌握该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于是,他决定投身这个最具挑战性的科研方向,他的团队还争取到了国家“计划”支持。

谈到国外对我国技术封锁的问题,肖龙深有体会。研究之初,他广泛调研,先后赴国际知名院校学习考察,但不久后,肖龙就意识到,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外国同行对中国同行的态度很“纠结”:一方面既表现出尊重,愿意听中国同行的声音,另一方面又很保守,在核心问题上对中国同行时刻提防。这使得肖龙从国外获取的信息极其有限。

回忆起那段经历,让他感触最深的是一次利用赴某国参加国际天线技术会议的机会,前往国际微波无线输能鼻祖S教授组交流,和蔼亲切的S教授在得知肖龙的相关研究成果后表示非常认可并亲自到车站去迎接,可随着交流不断深入,每每谈及研究过程中的核心技术问题,S教授总是避而不谈,让肖龙更深刻地意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换不来的,只能依靠自己,自主研发是唯一出路”。

回国后,他率领自己的团队深耕科研进行攻关,终于突破关键技术,研制出世界首个全集成自由电子辐射源,其辐射功率优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结果三个数量级。被《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为“非常重要的成果”。相关工作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被《自然》的“新闻与观点”栏目重点报道。

突破关键技术后,肖龙用一名舰船领域国防科研工作者的敏锐嗅觉紧盯国际军事的前沿热点,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5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