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是当时中日双方海军力量的一次巅峰对决,最终的战局以日方在付出惨痛代价后取得了战术性胜利而结束。真实情况是联合舰队为了标榜自身的战功,而刻意将此次战役的损失伪装成民众眼中的“极鲜极微”。旗舰松岛和主力装甲巡洋舰吉野均被重创返厂大修,未沉各舰受创均十分严重。
比睿、扶桑等这些IJN后续沿用的舰艇名称在这里都是一代目,而不是我们熟知的太平洋战争中出现的那些名舰。
先来看看当时的联合舰队松岛号,此舰名与“严岛”同属岛名,与“桥立”等并称为三景舰。此三舰也均参与了黄海大战,其中正是作为旗舰的松岛号受损最重,多次被北洋水师镇远舰mm主炮命中而丧失作战能力。松岛号最初定位是海防舰,后与姊妹舰一同被划为二等巡洋舰。然而,日本海军史上联合舰队最初的这艘旗舰终不得善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两度参战战功彪炳的松岛号在日俄战争过后三年作为训练舰在搭载海军学员远洋训练,停泊在台湾澎湖列岛马公岗时舰尾弹药库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突然爆炸,全舰被火海吞没,包括舰长在内的多名乘员殉难。这次惨痛的事故在日海军训练史上空前绝后,以至于“松岛”这个舰名终未出现二代目。
吉野号曾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军舰,在黄海大战中与秋津洲号同为快速战舰出任主力,正是它所在的第一游击舰队在此次战役中发挥神勇才重创了北洋水师。可此舰在后来日俄战争中参与旅顺港封锁战,作为诱饵出击时被己方装甲巡洋舰春日号撞击左舷,舰长佐伯訚在内的多名乘员与舰同沉。“吉野”这个响亮的舰名因为一代目的不得善终也没有继续沿用下去,海自年建成的护卫舰吉野号不同于此舰用的是河川名(四国的吉野河)。
由于日本日后的大陆政策河陆海军军备竞赛,甲午海战大多参战军舰都难逃被时代大环境抛弃的厄运,自然也就都难得善终。值得一提的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诸多名舰中,只有日俄对马海战中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的座舰三笠号日后作为永久纪念舰保存了下来,至今仍系泊在横须贺市的三笠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