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陆地战场上最耀眼的明星莫过于坦克了,这种能攻能防的装甲怪兽彻底颠覆了一次大战中的堑壕战,使得战役战斗变得更加机动化和灵活化,从而大大缩短了战争进程。二战中,那些工业实力不俗的交战国,均在坦克的研发和制造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推出了一些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著名坦克,比如德国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苏联的T-34和IS-2坦克以及美国的M4谢尔曼等等。
相比于德苏美两个装甲大佬,另一个颇有工业实力的国家日本在坦克研发和制造方面却乏善可陈,其在二战中的主力坦克89式和97式不仅数量少,性能更是弱得不可言,只能欺负一下缺乏反坦克武器的东亚和东南亚军队,碰到美苏的坦克,就剩被屠戮的份,甚至美军的12.7毫米的机枪弹都能撬开这些“铁皮罐头”。
为何,日本没有拿得出手的坦克呢?是技术原因,还是有其他因素?
从技术上来说,这并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毕竟日本都自行研发建造了7万吨的战列舰,相比之下,制造坦克要简单得多,事实上,日本在战争后期就在酝酿4式中型坦克和5式中型坦克拟在所谓的本土决战中使用,这两款武器均配备了75毫米火炮,能够和苏制T-34和美制谢尔曼一较高下。另外,日本还从德国那获得了虎式坦克的图纸,所以,日本自行发展性能相对优良的坦克没有特别大的难度。
真正制约日本陆军制造坦克的因素是钢产量的缺乏,年-年,日本的总钢产量为万吨,这个数字比不上美国一年的产量,这些钢材除了日常生活实用外,大部分都投入到海军的建设上了,比如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就用了14万吨钢材,还有大凤号、信浓号能一票战争中建造的航母以及各种运输船之类的辅助舰船,陆军分到的钢铁少之又少,何况陆军的这些钢材还要分一些出去制造飞机和火炮。
除了资源因素外,日本在二战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对先进坦克的迫切需求,在东亚战场上,那些十几吨的薄皮坦克足够用了,到了太平洋战场上,尤其是太平洋诸岛,对于主要以防守为主的日军来说,碉堡和炮兵阵地来得更实在。
此外,日本缺乏运输中型坦克以上的运输船,也就是说即便日本制造了中型坦克或者重型坦克,也无法大规模部署到国外的战场上。
最后就是钱的问题了,年到年,日军总军费约为亿日元,这些钱的大头仍旧是海军占了,比如大和号战列舰,造价为2亿8千万日元。本来就拿钱少的日本陆军,只能节衣缩食,砍掉一些不急用的军事项目,其中包括先进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