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第二艘型大型导弹驱逐舰即将在年内下水,很多新技术和新科技已经在该舰的设计建造中得到了充分地验证。而下一步除了继续完工下饺子一样的大驱,更重要的是为下一代新型航母隐身舰岛设计做准备!
其中有一关键技术叫做一体化射频系统和综合集成桅杆技术,一方面有效降低水面舰船RCS,提高隐身性能;另一方面明显减小各种探测、跟踪、瞄准、火控、数据传输等天线设备之间的干扰和电磁兼容问题,工作性能更加稳定,使得“眼更明,耳更灵”。这一技术将用于下一代弹射型平甲板航母以及核动力航母的舰岛设计。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战争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电磁频谱已经成为军事作战的一个重要领域,海军的水面战斗舰船也越来越依靠电磁频谱来执行监视、通信、情报、敌我识别、电子战、火控以及导航等任务,主要涉及雷达、电子战、通信、敌我识别、数据链、导航定位等舰载电子装备,这些电子装备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现代水面战斗舰船增设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天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两代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潘镜芙在年就提出,“目前,我国海军水面舰艇上的舰载雷达、通信和电子战系统天线林立,严重影响了舰艇的隐身性和电磁兼容性”。中国的舰载一体化射频系统和上层建筑(桅杆)综合集成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从系统工程角度来简单分析,射频电子装备是指可用天线辐射电磁波,频率范围从Hz-GHz的各种电子装备。由于短波及其以下波段的天线尺寸较大,形状较为特殊,所以一般不考虑综合集成,之前有传言说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在上层建筑上安装米波相控阵雷达可能不妥。
现有的一体化射频系统和综合集成桅杆主要考虑的是超短波、微波波段(30MHz-GHz)的射频电子装备,包括各种雷达、电子战系统、通信(超短波通信、Ka/Ku波段卫星通信)、敌我识别、数据链、协同作战信息分发和定位导航等。为了能够实现一体化射频,就必须要求这些射频电子装备的工作波段相近,共用天线孔径。
那么我们基本就可以判断出大驱的雷达波段集中在S波段、X波段和C波段,分工负责中远程对空对海探测、精密跟踪和火控制导(垂直发射远程舰空导弹)等任务。
采用新型多功能相控阵天线,这样在面对敌方的突袭尤其是高速掠海目标时,具有波束指向敏捷、反应时间短、抗多目标攻击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在防空反导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还能兼顾到反舰和对地攻击等任务的需求。
此外,由于主要的舰载雷达天线阵列都只构成一个“窗口”,嵌入水面舰船的上层建筑,无机械转动部分,工作可靠性更高,水面舰船的结构也更加稳定。
由于大驱的有源电子对抗系统也采用了新型多功能相控阵天线,可以同时提供数个捷变波束,波束可控性强,能够在指定方位内迅速完成对多个目标的灵活干扰或者压制,等效辐射功率较大,其有效辐射功率ERP与天线阵元数的平方成正比,甚至达到兆瓦级。
其中一个大功率波束专门用来对抗威胁等级最高的目标,其他几个功率稍小的波束对付威胁程度一般的目标,另外再有一个扇形宽波束对数量较多但尚不构成威胁的目标进行监视,能够满足未来日益复杂和严峻的电子对抗环境。
通信方面,大中型水面战斗舰船一般采用超高频SHF卫星通信,具有天线增益高、波束窄(低可截获/低可检测)、带宽大、信道容量大等特点,大驱也装备了超高频SHF军用卫星通信终端,在水面舰船编队间、编队内部、舰机之间的通信,主要使用甚高频VHF和特高频UHF电台。
数据链方面,主要使用L波段数据收发信机传送战术分发信息,C波段数据收发信机传送各种大容量协同作战数据。敌我识别和卫星导航定位,主要工作在L波段,而舰桥上的方形较大孔径天线阵列就是敌我识别天线,满足远距离使用需要。
美国在看了大驱上的这一关键技术后立刻意识到了,大型驱逐舰上的一体化射频系统和综合集成桅杆技术不单单是单舰的系统,更是为了下一步设计建造大型航母作准备。因为美国第一种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上的雷达系统就来自于“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其舰岛设计与“长滩”号的舰桥设计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