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马之战罗马与迦太基的宿命对决,两国绝世

白癜风产生的病因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

特别说明:《扎马之战》一章已在年11月20日提前发布并声明原创

背景战役

扎马之战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战,在这场会战之前,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屡屡挫败罗马共和国,从西班牙一路杀到了意大利,先后击败8位罗马执政官,斩首10万罗马军团,一时间意大利狼烟四起,战火熊熊。然而,普布里乌斯·科尔涅乌斯·西庇阿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年轻的西庇阿先是征服了西班牙,后又横扫北非,先后击败了3位迦太基统帅,共计歼灭了约18万迦、努联军,逼得迦太基连连求和,并紧急召汉尼拔回到北非本土,故事就从这时候开始。

狼烟再起

关于是否接受西庇阿的条件,迦太基长老会议的分歧很大,虽有人赞同停战议和,但更多的人并不甘心承认失败,以至于长老会议的政策朝令夕改,前后不一,因此,迦太基一方面同意了西庇阿的条款,还派使团前往罗马元老院商定和平协议,另一方面却在积极备战,筹集物资,各地守军均没有接到与罗马停战的命令。

公元前年初,一队奉命给西庇阿运输物资的罗马舰队,因海风过大而被吹到迦太基人控制的阿基鲁姆斯海岸,结果惨遭进攻,整支舰队均被掳获,大量的物资落入迦太基人之手。西庇阿大怒,立即派使团前往迦太基城,要求长老会议归还舰队及物资。恰逢此时,汉尼拔率领的1.5万人马安全登陆北非哈德鲁门,长老会议的鹰派立刻来了精神,撕下了缓兵之计的面具,断然拒绝了一切和谈条款,并遣返了罗马使团。

罗马使团怀着愤怒离开了迦太基,他们的乘船在即将抵达西庇阿营地前,突然遭到3艘迦太基战舰的攻击,罗马战舰以一敌三,奋力反击,凭借船员熟练的操控,船只避开了敌军的多次撞击,艰难地朝海岸撤退。此时,海岸附近的罗马士兵发现了他们,他们立即吹响号角,召集军团支援己方战船,最终使团安全登陆,迦太基战舰被击退。

先是掳截运输船队,后是伏击罗马使团,迦太基政府已用实际行动对西庇阿宣战,双方战事再起。

决战之前

汉尼拔返回本国后,立刻得到兵源和物资的补充,他的军队马上恢复了5万人的军力,包括步兵4.6万人,骑兵人,80头战象。由于失去了西法克斯的骑兵,汉尼拔向该另一个努米底亚首领泰启亚斯求援,泰启亚斯属于西法克斯的残党,立即率领努米底亚骑兵加入了汉尼拔。

西庇阿手中只有2.8万人的军团,他不得不再次召唤马西尼萨增援,马西尼萨接信后没有耽搁,立即在本国招募了骑兵和步兵,紧急驰援西庇阿,双方很快汇合,故而西庇阿的军力加起来不到4万人马。

西庇阿首先将怒火倾泄到附近的城镇上,罗马军团大举南下,一路攻城拔寨,连克多座城池,不受降,不宽恕,所过之地尽为焦土,城市被焚烧,民众被奴役,罗马军团用恐怖的屠杀回应了迦太基政府,战火一时间燃遍北非各地。

期间,汉尼拔的军队一直守在哈德鲁门,始终按兵不动,迦太基政府颇为焦虑,不知道汉尼拔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催促他拔营决战。汉尼拔并没有立即答应长老会议的要求,非常不满地回复道:“你们无需关心职责以外的事情,战争之事我自有安排!”

事实上,汉尼拔不愿意立即出战的原因有二。

一是他没有摸清楚西庇阿的情况,换言之,他并不了解这个年轻的对手。按照汉尼拔以往的习惯,他在决战前会派人收集对方指挥官的情报,从而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坎尼会战不就是这样吗?可是现在呢?他完全没有时间做这件事。

二是汉尼拔对自己的军队不甚满意,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努米底亚骑兵,要知道,骑兵一直是汉尼拔决胜的关键,从两翼包抄对手的战术很大程度上依赖强有力的骑兵,而他现在的骑兵明显不足。基于以上两点,汉尼拔迟迟不愿出阵。

只可惜汉尼拔无法增加取胜的筹码,一来长老会议不断催促,各地民众也眼巴巴地盼望他的到来,他很难装作视而不见;二来马西尼萨已经控制了整个努米底亚,迦太基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努米底亚骑兵了,就算继续等待,他也不会得到更理想的骑兵。最终,汉尼拔长叹了一口气,在使者离开后的第5天,他终于率领5万人马向西推进,在扎马迎头撞上了西庇阿的军团。开战之前,汉尼拔与西庇阿在阵前长谈了一番,但依然不能避免战争。决定两国命运的扎马会战正式打响。

双星决战

公元前年秋,两军东西相望各自布阵。汉尼拔采用了4线列阵,第一列为80头战象军团,意在首先打乱罗马军团的阵型;第二列为1.2万名利古里亚、高卢、巴利阿里及毛里塔尼亚人组成非洲雇佣军,战斗力稍差,其作用是充当炮灰;第三列为迦太基精锐和利比亚雇佣兵的混合队伍,两翼均布置有骑兵,左翼为努米底亚骑兵,右翼为迦太基骑兵;第四列是自己从意大利带回的1.5万精锐老兵,但他们与第三列保持了米的距离,汉尼拔只在最关键的时候投入这部分力量。

汉尼拔的作战计划很简单,他决定用80头战象首先冲散罗马军团的队列,然后再用非洲雇佣兵去消耗罗马军团的体力,等到他们体力不支后,再出动精锐步兵消灭对手,而精锐老兵则用于督阵,如果形势不利,再把他们投入战场。

西庇阿此次采用了全新的布阵,表面上看依然是中央步兵和两翼骑兵,全军按三列线阵列队,加上罗马轻步兵共有4列横队,第一队为轻步兵,第二队为青年兵,第三队为壮年兵,第四队为老年兵。但不同的是,第二、三、四列都整齐排列,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错落相间,而是后排士兵直接站在前排士兵的正背后,人与人之间的间隙也被拉开,从天空俯视,纵队之间便出现了大量的通道,只有第一列轻步兵站在后面队列的通道前面。

这样的布阵让远处的迦太基人看不见罗马军团之间的通道,远远望去是一条直线般的队列。而步兵军团的两翼则各自布置了骑兵,左翼由莱伊利乌斯指挥,右翼由马西尼萨指挥。

西庇阿如此奇怪的布阵,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化解战象的进攻,如果按照过去的布阵,战象一旦冲进罗马军团,无疑会踩死大量的士兵,从而打散军团阵型,所以西庇阿人为制造了很多通道,一旦大象冲过来,就直接放它们从通道经过,另外,第一列的轻步兵则负责投掷标枪,专门杀死不愿意进入通道的大象。

西庇阿、汉尼拔,地中海最卓越的两名将军即将在扎马决出胜负,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意识到,扎马的相遇是历史安排给他们的宿命,究竟是迦太基重振雄风,还是罗马称霸天下,一切即将揭晓。

轻风微拂,沙尘漫天,秋季的阳光不算炎热,但是战场上的罗马士兵却面红耳赤、热血沸腾,还记得14年前吗?那是在坎尼的战场上,昔日的青年们如今已经站到了中年兵的队列里,岁月磨白了老兵们的鬓角,也折起了他们眼角的皱纹,多么相似的场景啊,对面依然是当年那个30来岁的迦太基统帅,岁月也将他改变了很多,曾经在他的战刀下,有多少罗马士兵身首异处?有多少家庭分崩离析?罗马人等了14年,站在这里的正是当年的那群老兵,他们苟活了如此之久,就是等待血洗耻辱的时候,这一刻他们等待得太久太久。

今日的罗马人显得格外的决绝,对他们来说,数年来的征战都为了再次面对汉尼拔,无论过去有多少耻辱与荣耀,都将在今天彻底了结,他们早在决战前就下定了死战的决心,此刻的他们毫不因为兵力劣势而感到恐惧,相反,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死难的战友们,仿佛他们也站在自己的身旁,老兵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今日若不能雪耻复仇,那就让我们一起光荣战死吧!”

伴随着狂怒的嚎叫,汉尼拔首先出击了,80头战象掀起漫天沙尘向罗马军团冲撞了过来,罗马的轻步兵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标枪,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无论是否有弓箭和标枪的攻击,他们都死死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他们安静地等着,只为了不让对方发现早已留好的“通道”。

直到对面的战象冲到了射程范围内,罗马全军顿时发出惊天震地般的怒吼,这一声吼叫震动了大象的心房,不少受惊的大象失控地往回跑去,反而冲进了友军的队伍,踩死了不少迦太基士兵。

紧接着,罗马人的标枪漫天落下,不少的大象被四面射来的标枪击中,狂怒的大象发疯般地向罗马人冲了过来,眼见双方就要撞上时,罗马轻步兵立刻向自己的侧边移动,露出了之前挡住的队列“通道”,大象纷纷从通道里穿过,径直跑到罗马军团的后方去了,只有少量不肯穿越通道的大象被罗马人射死,罗马人的损失可谓轻微,汉尼拔期望的大象冲锋就这样被西庇阿化解了。

战象之后,两军步兵大吼着撞在了一起,罗马军团阵型稳定、视死如归,精干的西班牙短剑刺中了一个又一个迦太基雇佣兵,年轻的罗马青年兵也爆发出老兵般的狠辣,两侧的骑兵也在烟尘中冲杀在了一起。

今日的罗马骑兵已不似当年的稚嫩,在努米底亚骑兵的配合下,迦太基的两翼骑兵很快被罗马、努米底亚骑兵逐向了后方,不少人受伤落马,更多的人拔马而逃,马西尼萨与莱伊利乌斯顺势掩杀,一路追赶而去。

汉尼拔的手心里全是汗,他意识到己方骑兵的退却让步兵的两翼暴露了,形势有些不太乐观。果然,最前方的雇佣军士气首先崩溃,他们转身向后方逃跑,但是后列的步兵坚决不准他们退后,凡是逃跑者一律砍杀,就这样迦太基步兵勉强顶住了罗马的进攻,但是形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在西庇阿的指挥下,罗马士兵缩小了前后的间隙,后排的士兵用盾牌顶着前面的士兵,以整齐的步伐向前推进,不断有人给前面的战友打气,仿佛是在说:“别怕,小子,我们就在你的身后,我们会保护你的,给我冲过去!”

这一幕让笔者无比动容,实在难以用言语详述。可以想象,在相同的战场上,两军士兵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心境。在罗马人这边,纵然前面的敌人无比凶恶,眼前的景象无比恐怖,但只要身后的老兵还跟着,他们就会有一种同生共死的感觉,没有人会后退,热血鼓舞着所有人,即便有一两个胆怯的,也会被勇敢的同伴感染,最后他们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墙,横扫了整个战场。

而迦太基人那边,士兵除了恐惧与绝望,似乎没有其它感觉了,因为后面的同伴不是友军,一旦他们退后,便会被后面的长矛刺死,前进也是死,后退也是死,这场决战还有何意义,于是大量的雇佣兵强行后撤,为了活命,他们与身后的士兵自相残杀起来,由于无法突破队列,只好朝两翼逃跑,彻底崩溃了。

汉尼拔见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当即下令最精锐的1.5万名老兵出动,凶猛的迦太基老兵冲进了战场,罗马的短剑与迦太基的长矛在天空中你来我往,果然当迦太基老兵上阵后,战局进入了对峙阶段,战场上满是断肢和尸体,鲜血已让地面泥泞不堪,西庇阿不得不暂时撤回了伤兵,再重新整队后才再次发动进攻,但双方依然势均力敌。

突然,汉尼拔听见背后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当他转身一看时,己方的士兵已经有不少人被罗马骑兵冲倒在地,这是马西尼萨和莱伊利乌斯的骑兵,他们在消灭了迦太基骑兵后,返回了激烈的战场,这突然而来的背后一击,终于击垮了迦太基老兵最后的心理防线。

罗马后两列的重步兵开始变成两翼向迦太基步兵侧翼移动,罗马阵型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口袋,俨然要将汉尼拔的军队一口吞下,多么相似的情景,曾经的汉尼拔就是用这样的口袋,吞下了数万罗马军团,今天,却是更年轻的罗马统帅要用这个口袋吞下汉尼拔。

汉尼拔的部队被罗马人四面包围了,当年坎尼会战的情景又被完全重现了,只是这次被屠杀的人变成了迦太基一方,45岁的汉尼拔看着远处的西庇阿突然露出了一丝欣慰的微笑,看来有人继承了自己的战略与战术了,只可惜那个人是罗马人。

决战之后

此战,西庇阿获得史诗大捷,罗马军团以人的损失阵斩迦太基2万余人,俘虏2万人,汉尼拔黯然地逃离了战场。战后的扎马遍地血红,罗马人的欢呼响彻天际。西庇阿没有选择追击汉尼拔,他率部返回了营寨,不久他就收到了迦太基的求和信,这次,他相信迦太基人真的要议和了。

汉尼拔的战败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他清醒地看到了罗马共和国的强大,也明白迦太基已无胜利的可能,迦太基政府无论多么不愿意,也只能接受失败的事实,最终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

一、罗马承认迦太基在北非的领土,但海外领土全部割让给罗马;

二、迦太基承认马西尼萨为努米底亚国王,并不得支持其敌对势力;

三、迦太基保留10艘战舰,其余海军全部解散,舰船和所有战象必须交给罗马;

四、赔偿1万塔兰特,分50年还清;

五、未经罗马允许不得进行任何战争,哪怕是自卫战争也不行;

六、交给罗马名贵族人质作为履约的保证;

第二次布匿战争终于结束了,迦太基挑战罗马的战争可以说是彻底失败了,罗马全面控制了西地中海,迦太基的亡国时间全看罗马人的心情了,但是此时的罗马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并没有消灭迦太基的意思,就连汉尼拔也没有被罗马追究,他本人继续为迦太基效力,当然他也没有放弃推翻罗马霸权的梦想,直到被叛徒出卖才不得已流亡到塞琉古王国,最后死在了比提尼亚。

西庇阿则迎来了一场空前盛大的凯旋式,并被元老院授予了“阿非利加征服者”的称号,从此,他的官方名字后面加上了阿非利加努斯这几个字,同时他也成为了元老院里的首席元老,更是第一个30来岁就获得首先发言权的元老,西庇阿从此掌握了元老院的大权,逐渐成了继费边之后的罗马掌门人,而罗马终于能将目光投向更加辽阔的希腊世界了。

声明:本文著作权、版权归作者刘威独有,任何个人和组织无权转载、抄袭、摘编、复制、修改、汇编、出版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相关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下期预告:第十章继业者的前世

喜欢的话,可以订阅威言晓史的百家号专栏《罗马千年征战史I:共和骄阳(从部落到帝国)》,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1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