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马伟明院士眼中的全能舰

白癜风专家会诊优惠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508.html

近日,中国海军C型导弹驱逐舰“西安”舰单刀赴会引发广大网友热议:7月1日访问法国南部土伦军港;7月14日通过多佛海峡,英国皇家海军出动军舰对其进行监视;7月15日抵达荷兰鹿特丹港进行访问;下一站可能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因为7月28日俄罗斯将在那里举行海军节阅兵。

以前中国军舰外访往往是以编队的形式,一般有两到三艘军舰;而此次“西安”舰单刀赴会,所以才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其实,“西安”舰本来是第32批护航编队的舰只,这次只是就近出发,参加外访活动,沿途停靠多国,可以进行补给。真要是战时,那肯定得编队作战了。

那么,未来的海战,真的需要编队作战吗?除了航母,什么防空舰、反潜舰等等,样样不能少?

也许未必。

《科技日报》曾刊发过一篇题为《“全能舰”将颠覆现有海上作战样式》的文章,这篇文章让我们真正看到了未来海战的新模式,或许真的就像“西安”舰这样单打独斗了,因为文章中马伟明院士明确提出了未来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全能舰”。

在马伟明院士看来,目前这种按照任务类型设计和建造不同的作战平台,由多个作战平台组成编队,谋求体系作战和精确打击的作战样式,并不可取。马伟明认为,以编队为单元的海上作战样式主要存在两大局限,一是平台和武器的建造、维持成本高,经济可承受性差,二是投入的作战平台种类和数量多,前沿传感器系统复杂,协同指挥难度大,电磁脆弱性强。

于是,马伟明院士提出了“全能舰”的设想:

防空方面,分为3个层次:—公里范围,使用可重复自动装填的通用电磁发射装置发射反导导弹,实现点对点防御;10—公里,利用电磁轨道炮实现目标面拦截;10公里以内,利用激光炮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对末端导弹进行拦截。

反舰与对陆攻击方面,也分为3个层次:—公里,使用可重复自动装填的通用电磁发射装置发射远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完成对海和对岸目标攻击;—公里,利用电磁火箭弹(炮),进行对海和对岸目标攻击;公里以内,利用电磁轨道炮完成对海和对岸目标的攻击,一具电磁轨道炮可将对岸打击能力提高一个数量级。

反潜和反鱼雷方面,利用电磁发射装置发射反潜导弹对潜艇进行攻击,利用电磁线圈炮对来袭鱼雷进行拦截。

说白了,马伟明院士的设想,就是让单艘舰艇实现系统防空、反潜和对海、对岸的精确打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必须突破两大关键技术:一是舰载高能武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磁轨道炮、电磁火箭弹、线圈炮、激光炮等;二是能源动力,即舰船综合电力系统。

我们知道,马伟明院士本身就是搞舰船综合电力系统,这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说我国的电磁弹射系统也出自他手。另一方面,我国的电磁炮目前也处于测试阶段,这个已经有很多的公开报道。

也就是说,我国在舰载高能武器和全电舰船技术两大领域均取得了突破,这就为海上作战样式变革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未来的海战样式,也许将由中国人率先创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6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