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7日,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DBS与PIBC又刚起来了,打架之前一位PIBC的成员看到双方4倍的人口差距张口就“奶”:这不稳赢……
然后PIBC的舰队自信地A了上去,总共人与DBS约人打得不可开交。一番激战后,PIBC被击溃,锚定的军堡被拔除,DBS的将这场战斗戏称为“这不稳赢”战役。这奶好毒啊!那么问题来了,DBS究竟是如何凭借人击败PIBC的人呢?咱们慢慢吃瓜。从战术层面上讲,DBS在明知群内存在马甲的情况下,依然提前发布了集结。这一招成功骗过了PIBC的眼线,他们将错误的情报传了回去,被忽悠的PIBC指挥未发起极限集结令,当PIBC意识到DBS从“克挪腊”跑到卡尼迪的埃尔法时,再集结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而后,PIBC“火速”集结,要求成员在5分钟内完成集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集结令发出的时间为21:25,要求集结完成时间为21:30)。除了少部分把游戏当班上的玩家,大多数PIBC的玩家都未能在要求时间内集结。至于DBS,他们早就在目标星域提前埋伏好,等着PIBC的舰队前来。
前来集结的馒方总共分为两路,一边是PIBC方丘瑞斯分部集结的号人马,另一方是绝地分部组织的号人马,由绝地NOL自动导航前往目标星域进行汇合。汇合后的6OM本地一共拥有+名克隆飞行员。大战一触即发,DBS方的接战方式与大荒野会战相同,采用的过门显形接战,PIBC则是从星系的另一边跳过来落地接战。随后,重点来了!DBS的团队协作能力非常强,他们在解除隐形后迅速抱团,PIBC那边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他们的团队能力相对较弱,落地后“四散”各自为战。再加上PIBC的舰队配置存在明显问题,+人口的舰队中,存在的守卫和后勤舰居然不如人口的DBS多,即使是VS,后勤总量也是不如DBS的。PIBC各自为战的方式让DBS有能力快速点掉不在力场内的火力,在消灭一部分人后,PIBC舰队已无力破防DBS的后勤链,站住脚跟的DBS再没有产生任何战损。在战后的统计中,DBS共击毁PIBC艘舰船,损失46艘,战损比高达11比1。
除了极高的战损比外,DBS还额外拔除了一座PIBC的军空,如果将军空的KM也算在内,战损比还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事后,我采访到了参与这场战斗的“东风亚索”,他认为,PIBC这次失利不仅是因为战术上的失误,从舰队的配置到舰船的装配都有问题。他还指出PIBC的补损制度是导致PIBC人员打不好仗的根本原因之一,按固定金额补损的方式(比方说t7船补损上限1e,t8补损上限1.5e)导致成员根本不愿意使用好装备打架,为了减少损失,他们一般都是带白板装备也就是五型、七型、九型。相反DBS的补损要大度的多,有补花费的保险费总额的,有补市场舰船价格半价或者全价的,总的来说基本不会让团员产生损失,前线的成员只管打,钱不够了花姐给发。
这次战斗让那些奋起对抗3V和PIBC的玩家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只要有熟练地操作,有优秀的指挥,即使是面对4倍于自己的舰队人口,也能打出一场漂亮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