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主办单位: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ISSN:-CN:42-/TJ周期:双月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影响因子:0.被引次数:影响力: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业务类型:杂志征订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期刊投稿:中国舰船研究杂志找我们发表
中国舰船研究杂志基础信息:
《中国舰船研究》是由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上级主管单位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以舰船为中心,以舰船相近科学技术领域(如船舶、深潜器、水中兵器、平台作战系统、后勤保障系统、海洋运载器和海洋结构物等)作为研究目标;视舰船作战平台为基础,强调作战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与之的融合;突出顶层设计,强调三个结合,即①基础理论与工程结合;②预先研究与型号工程结合;③舰船平台与作战系统结合。服务对象和读者群:研发设计人员,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师,含硕、博士生等),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高层决策者。
主要刊载涉及舰船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总体设计与建造新技术、新方法及新手段;新船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舰船、潜器及近海结构物的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技术;轮机工程及其监控技术;电力推进与电气控制技术;观通、导航系统与电子武备技术;综合信息系统与集成平台管理技术;声学总体设计与综合隐身技术;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舰船可靠性、可维修性及全寿期综合保障性技术以及舰船相关高新技术发展研究方面的论文,充分反映科技新理论、新方法,突出强调先进性(独创性)和科学性。
本刊以登载舰船及相关专业的新理论方法、新技术手段、新设计概念及新科技成果为己任,办刊宗旨是:高举创新的旗帜,加强技术交流,开展学术争鸣,提倡观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促进舰船事业发展和海军装备建设现代化。
中国舰船研究杂志办刊宗旨:
本刊兼有学术和技术两重性,强调她们之间的融合而不是独立。《中国舰船研究》冠以“中国”,这就意味着本刊应该反映出我国舰船研究与设计领域的科学技术进展水准。依托舰船科技发展及业界科技进步,本刊专注观念创新与技术创新,聚焦舰船研究与设计领域的科技进展,服务于舰船总体系统工程,力图办成中国舰船研究与设计领域的具有标志性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中国舰船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舰船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总体设计与建造新技术;新方法及新手段;新船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舰船、潜器及近海结构物的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技术;轮机工程及其监控技术;电力推进与电气控制技术;观通、导航系统与电子武备技术。
中国舰船研究杂志社简介
1.文稿要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数据(资料)可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文字简练,文稿(包括文中图表)一般控制在字左右。
2.文稿内容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包括汉语拼音)及单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3~8个),正文,参考文献。
3.摘要应直接写出研究目的,简述过程与方法,明确列出结果与结论,具体说明文稿的创新点。中文摘要字左右,英文摘要个左右实词。
4.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不少于10篇,其中大部分应为近5年出版的期刊或会议论文,并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按GB/T-5标准执行。著录格式顺序为:序号、作者姓名、文题(或书名)、期刊名(外文期刊可用标准通用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期、页码,如属专著,要在书名后加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及时间。
5.若来稿属基金资助项目,请作者在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所属项目名称及其编号,将考虑优先发表。
6.在文稿结尾处,请注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历或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以及E-mail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7.文稿中的计量单位请一律按照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执行。
8.欢迎以电子文档方式通过本刊网站或E-mail投稿。
9.本刊坚持诚实守信,请作者勿一稿多投。限于本编辑部人力,未录用文稿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若3个月未见本刊录用通知,作者可通过本刊网站查询或与编辑部联系。文稿录用出版后,赠送作者当期刊物2本。
10.请作者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规,文稿须经作者所在单位保密审查后才能刊载。发表后的文稿若出现泄密问题,由作者自行负责。
11.凡在本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其版式、版权均属于《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所有,其他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采用。本刊所载的文章在向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意见。
注意:以上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是中国中国舰船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