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来说,不管是燃油还是现在的电池,其产生的动能都是有限的,技术上永远有难以逾越的瓶颈。
真正接近无限的动能,之前的人们不是没有思考过。
尤其是原子弹的爆炸和投入实战,以及后来可控核裂变技术的掌控,一度让人类对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人们开始考虑,将汽车的驱动能源换成核能,这样能源问题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了。
但现在回头去看,当年这些疯狂的想法,就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几乎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
下面的简单回顾,可以让现在的我们,看看60多年前人们的脑洞究竟有多大。
一个轮子的核能车汽车都是4个轮子,至少也是3个,1个轮子的汽车现在的人肯定没见过。而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日内瓦车展上,独轮的汽车当真就亮相了,而且还是号称核能驱动的。
造型上的别具一格仅仅是噱头,本质上还是要看宣称的核动力是否实现了。在这辆独轮车问世之前,核能作为动力的概念,是40年代物理学界设想出来的。
科学家认为,可以利用铀作为燃料,取代燃油给汽车当动力,至于具体怎么设计,40年代中期后,汽车工程师们就真的上手实操了。
一个叫威廉·斯托特的人开始设计造型,但接下来十多年的时间,构想还只停留在图纸阶段。
毕竟在那个年代,不要说将核能运用到汽车上,就是用核能驱动的舰船以及核能发电厂都还没有真正的到来。
现在人们回头去看,首先就会觉得核能运用到汽车上不可行,风险隐患太大,汽车就等于是一颗移动的“脏弹”。
但是在40年代,由于核能的大规模利用还没有展开,各界并没有意识到核能的风险,所以将其作为汽车动力源考虑,就是那时候人们真实的想法。
于是到了50年代,真就有汽车公司将想法付诸行动了。独轮核能汽车,就是在年,由美国一家名为帕卡德的公司推出了。
汽车的正式名称叫“星体”,外观看起来,不要说跟现在的汽车毫不相干,就是跟同时代的汽车比起来,它也丝毫不像汽车。现在回头去看当年拍摄的照片,如果不提前告诉你它是汽车,你或许会以为那是一艘汽艇。
星体看起来像汽艇,按照公司的说法,它也确实能够在水面行驶。至于它的轮子在什么位置,从上面看不出来。研发者声称,由于使用了陀螺仪平衡技术,所以一个轮子也能平稳行驶。
当年亮相日内瓦国际车展后,外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