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连舟战法,谁用谁惨败,这是最为失败的

要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很多战役都是陆地上的交锋,而到了长江以南,河网密布,大规模的水战往往不可少。水战相对来说数量较少,但有几次大规模的水战不仅决定了中国双方最后的命运,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进程。

在水战中,有一种铁索连舟的战法,曾经被人多次采用,可悲的是,谁采用了铁索连舟的战法,谁就会在决战中惨败;多次大规模水战的结果证明了使用这种战法往往是被动挨打,遭受惨败,堪称一种愚蠢的战法。

铁索连舟就是将战船纵向用铁索、铁环或者粗大的绳索首尾连接起来,横向也并排采用同样的方式连接,有的在连接处铺上木板,这样所有战船成为一体。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增加了战船在大江中的稳定性和舒适度,而且冲击力很强,军队整体形成一个庞然大物给敌人心理上极大的压迫感,舰船前排可以放置重兵,后排士兵可以快速支援。

缺点也很明显,铁锁连舟打造的时候耗时费力,成本很高;完成后舰队作战灵活性低,战船行动不便,无法灵活转向;战胜敌人行动不便,无法快速追击敌军,战败的时候往往撤退不及,很容易全军覆没溃败。而这种奇葩的战法,在历史上却被人屡次使用,最著名的就属赤壁之战了,另外还有一位南宋将领居然两次使用这种战术,都遭到惨败。

一、赤壁之战

公元年,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之后,率军南征,首先轻易夺取了荆州要地。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击曹军。曹操为了克服手下北方士兵不善水战的弱点,派人用铁索将战船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曹操想着凭借自己强大舰队,正好踏平江东。

这时周瑜部下老将黄盖,献计诈降采用火攻。在某一个东南风天,假装投降的黄盖用十艘装满易燃物的小船冲进了曹操的战船中。由于曹军铁索连舟,一场大火将战船焚烧殆尽,大火还殃及陆上的营地。曹军被烧死、淹死的很多,又被孙刘联军趁机尾随追击,死伤过半。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焦山之战、崖山海战,张世杰两次犯错

公元年,元军顺江而下,直逼南宋首都临安;南宋将领张世杰与平江都统刘师勇、知泰州孙虎臣率领着南宋水军迎战。七月初一,南宋集合水军战舰,以十船为一舫,连以铁索,沉碇于江,横列焦山南北江面,规定非有号令不得起碇,孤注一掷,要与元军决一死战。

元朝军队统帅阿术看到南宋水师阵型后,决定实施火攻,以两翼夹攻南宋水军,并且水陆并进来突破南宋水军的防御。

元军小型战船机动灵活,横冲直撞,虽然宋军殊死奋战,但舰船连在一起难以行动,两翼元军交射火箭,顿时宋船帆蓬俱焚,烟焰蔽江。激战半日,宋军大乱,前军多坠水中溺死,后军见势争相逃遁,溃不成军。元军乘胜追至焦山,俘获战船余艘,南宋长江防线彻底崩溃,首都临安朝不保夕……

公元年,逃亡到崖山的南宋君臣、士兵、民众约20万人,拥有战船艘,追击南宋的元军大约有人,战船艘。从实力上看,南宋军队还是有优势的。

可是宋军统帅张世杰,不仅拒绝了手下人提出的占领海湾出口,保护撤退线路的提议,反而下令将一千余艘宋军舰船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连在港湾内,把小皇帝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又将陆地上的所有宫殿、房屋、据点放火焚烧,摆出一个缩头乌龟被动挨打的防守阵型。你没看错,上次惨败的他,再次采用了铁锁连舟这种战法。

看到宋军的这个阵型,元军首先想到的也是火攻,用小船载茅草膏脂等易燃物趁风纵火冲向宋军船阵。但这次张世杰还是稍微吸取了上次教训,先前就在船上涂上湿润的泥土防火防燃,又在船头放置长长的横杆阻挡火船靠近,元军的火攻战法失效。

元军见此调整策略,以水师封锁海湾出口,又以陆军断绝宋军取饮用水和柴薪的道路。宋军吃干粮十余日,普通士兵口渴难忍下饮用海水,造成大批士兵上吐下泻,严重影响了战斗力。随后元军发动猛攻,在正面进攻中冲破宋军船阵,宋军大败。张世杰见大势已去,带着一部分人砍断绳索突围而去。小皇帝赵昺的座驾被船阵围在中间,根本无法逃跑,陆秀夫便背着赵昺投海自尽,随行的军民约有十万人相继跳海,此战之后宋朝灭亡。

三、鄱阳湖大战,奠定了朱元璋统一天下的基础

崖山海战之后过了八十多年,年在鄱阳湖就发生了另一场水战,其规模之大,被称为中世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水面战争。朱元璋和陈友谅这两个农民起义将领各自发展为实力雄厚的割据势力,为了统一长江以南地区,两人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大战。

朱元璋一方参战军队约有二十万人,陈友谅一方兵力达六十万。陈友谅不仅兵力占据绝对优势,而且他所率的舰队也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巨舰数百艘,最大的船舰长达十五丈,高三丈多,上下三层,船面上居然可容士兵骑马来回巡视。

战争开始后,朱元璋利用了对方船舰巨大,缺乏灵活性的弱点。命令军队首先使用火器,然后是弓弩,接近后攀爬上船,短兵相接。前两日的战斗中,双方的火炮都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每一方都有数十艘船被击毁。

后来陈友谅召开会议,总结了经验教训,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断:将自己的巨型舰船用铁索连起来,使各船统一行进,发挥巨舰优势。

7月22日,双方再次展开激战,陈友谅的战法发挥了威力,他规模庞大的舰队连在一起,绵延竟有十里;朱元璋一方的舰船较小,士兵只能仰攻,交战中处于劣势,因此三次进攻都被打败,反而被陈友谅发现并攻击了己方薄弱的右翼,不敌后接连败退。危急中,朱元璋采纳了部将郭兴的建议,使用火攻,朱元璋准备了七条船装满易燃物,安排敢死队操纵船只,等待有利的风向。

在拼死抵抗,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朱元璋的军队终于撑到了当天下午刮起了东北风。七条火船趁风势冲入了陈友谅舰队中,由于铁索连舟,各舰船一时无法脱离,火势迅速蔓延,半数以上的战舰被焚毁,死伤惨重。而朱元璋又趁机发动全面进攻,双方形势开始发生逆转。随后的一个多月里,陈友谅连战连败,在突围的过程中陈友谅中箭身亡。

四、朱宸濠叛乱,王阳明迅速平叛

年的7月,明朝分封在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率领数万人乘坐舟船沿江而下,攻破九江、南康,猛攻重镇安庆,目标直指南京。时任赣南巡抚的王守仁听闻宁王叛乱后,举兵勤王,召集各地军民,于7月20日攻克朱宸濠的老巢南昌。

朱宸濠闻讯后,率军回援南昌,在鄱阳湖的黄家渡同王守仁的大军遭遇。在足智多谋的心学大师王守仁的进攻下,朱宸濠很快吃了败仗,退守鄱阳湖岸的樵舍。原本仍有实力负隅顽抗的朱宸濠没有吸取古人的教训,派人将所有的舟船用铁索连接起来,结成了方阵。

7月26日早晨,王守仁派遣军队以火攻迅速摧毁了宁王铁索连舟阵。叛军被烧死、溺死的超过万人,残余士兵以及朱宸濠、叛军的主要将领都被俘虏,宁王之乱就此平定。

铁索连舟这一水战战术成功率太低,在其后的大规模水面战争中基本消失了踪影。十九世纪之后,由于造船业的进步,近现代战舰无论是速度、材料、吨位等各方面因素都与古代的木质舰船有天壤之别,“铁索连舟”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可操作性。“铁索连舟,如履平地”这一奇观只能是从史书描述中自行想象了。

曹操采用这种战术是因为手下人不善于水战,为了解决手下人晕船问题,还有就是相信铁索连舟的强大战斗力,后面的将帅率领的都是率领着善于水战的水军,却不吸取曹操的教训仍然采用这种愚蠢的战法呢?

采用这种战法的优缺点显而易见,这些将领不会看不出来,但我们看他们采用这种战法的时间点,大都是到了危急时刻。之前这些将领战事已经不利,军心不稳,铁锁连舟一是防止士卒逃跑,二来就是要跟敌人玩命,拼死一搏,如同置之死地而后生,但结果往往却是事与愿违,一把梭哈赌博换来的是惨败,彻底失去翻身机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0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