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作为现代海战的重型武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终于拥有了辽宁舰和山东舰两艘航母,为国家的海防保驾护航。
目前,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并不多,美国的航母数量最多。
但今天要把时间拨回到二战期间,讲日本一艘明星航母的故事。这艘航母叫做大凤号,年3月开始服役,当时太平洋战争已经到了后期。
辽宁舰最好的航母
大凤号当时全世界最新也是最好的航母之一,主打属性就是防护性极好。大凤号可以说一艘装甲航母,它的甲板上铺了一层8厘米的特种钢板。装甲最厚达到10厘米,装甲厚度能承受住磅炸弹轰炸。
再加上雷达和泡沫灭火系统,号的防护在当时绝对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出征之前,日均总指挥小泽称赞说“这是一艘不沉的航母!”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号造成之后的3个月,第一次出征就被击沉了。可悲的是击沉它的不是大群轰炸机,而是一艘潜艇,这艘潜艇就发了一发鱼雷。最好防护的航母,怎么就被一发鱼雷击沉了呢?
大凤号年6月19日,“大凤号”率领其他8艘航母,对阵美国的14艘航母,这就是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航母对决。
当时,日均决定聚合全部海军力量,对美军发起一次竭尽全力的反击,争取一次性夺回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日军的信心,很大程度就来自于先进的“大凤号”。
被鱼雷击沉
6月19日上午8点,日军突然发现,海面上有两条白色的鱼雷航行痕迹,正在快速向大凤号逼近。原来,在附近巡逻的美军潜艇发现了大凤号,一口气发射了6枚鱼雷。但是这艘潜艇这个时候也发生故障,所以打得不准,只有2枚朝大凤号打去。
另外,一名叫小松的飞行员在空中发现了鱼雷,为了保护母舰,驾着飞机一头冲进海里,用自杀的方式撞毁了一枚鱼雷。另一枚鱼雷还是击中了目标,大凤号的舰首被炸出一个洞。
凭借大凤号的超强防守能力,炸个洞应该没什么要紧,一枚鱼雷不至于造成致命伤。司令官小泽中将命令大凤号继续保持航速,舰载机继续起飞作战。
到了下午3点20分,就是大凤号被鱼雷击中6小时后,大凤号的内部,突然发出一声闷响。巨大的冲击力,把整个甲板震裂了,船体变成一团火球,火势根本控制不住,然后是弹药库和油库发生连环爆炸,2小时后,大凤号沉没。
日本人完全蒙了,马里亚纳海战以日军惨败收场。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那枚鱼雷确实没造成什么致命伤,但因为爆炸威力太猛,大凤号船舱里一个燃油罐被挤出一道裂缝,大量高挥发性的汽油,从这道缝隙里泄露出来,在空气中形成一股弥漫的易爆气体。
船员们也马上汇报了这个情况,最高指挥官下达指令,打碎船上全部玻璃窗,让全舰通风,这样就可以让气体挥发出去。
但遗憾的是,这个指令是错误的,砸碎玻璃的这个动作,倒是确实通风了,但是根本没有组织易燃气体扩散,反而让易燃气体钻遍了大凤号的每个角落,一旦被点燃,就是全舰爆炸。
6个小时之后,一个微小的火星,飞机起降和金属摩擦,出现的火星就点燃了整个大凤号。
损管没跟上
别以为这是一个偶然事件,即便再给大凤号一次机会,它依然会沉没。因为事情的整个过程,正面日本海军的管理能力实在太差。
当时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海军管理水平非常高,有专业损害管理,又称为损管队。损管队是战场上的医疗队,但救的不是人,而是舰船。一旦船体受伤,损管队就是冲在最前面的人。
如果船体着火,他们就灭火,如果船体进水,就堵窟窿。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船不要沉没。这套体制一开始是俄国发明的,然后英国人发扬光大,并且把这些知识分享给盟友美国。
二战美军的损管队多强大?日军明明已经击沉了一艘美军军舰,这艘战舰都已经被炸得千疮百孔,但是美国的损管队就能奇迹般把它救活过来。救好之后,这艘战舰又出现在战场上,甚至有日军飞行员三次炸沉一艘船的记录。
损管人员不是等到船受伤之后才开始工作,平时就不断清除船上的安全隐患。这对于损管队员来说,也是在救自己的命。一旦船受伤严重,有些人员一定要先撤走,比如有经验的飞行员、炮手和舰队长官等等。但是不管谁走,损管人员都不能走,他们要尽最后一点努力,保证船不沉没。
一般情况,如果一艘船损伤太重而最终沉没,损管人员常常会全部牺牲。所以,平时损管队员在清除安全隐患,就是在救自己的命。别人要是不听话,等于就是让损管队员置于危险之中,损管队员在军舰上的权威是很高的。
但是在日本的军舰上,无论是船员还是炮手,他们都不听损管队的,只听指挥官。因为损管队不仅水平差,也没有权威。为什么没有权威呢?因为日本军人不怕死,他们面对生死时,往往选择自杀式攻击。
如果每个人都不怕死,对生命没有任何敬畏,那安全隐患就没有合格的管理了。所以,即便在战场,尊重生命这件事很重要。即便是视死如归的战场,也需要有人为安全负责。
不然就会像大凤号那样,被一枚小鱼雷击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