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近日,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向全国公示,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铸造所)的发明专利——一种钛及钛合金铸造用石墨型涂料预获得优秀奖。该专利成果成功解决了钛合金铸造领域基础共性的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铸件的表面质量,促进了产品的高质量稳定高效生产,实现了铸造行业技术突破。“填补行业空白,引领行业发展,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是铸造所65年一以贯之的标配,目前我们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3项,其中7项已获得中国专利奖。”谈及企业专利获奖公示,铸造所副总经理刘志中如是说。
沈阳铸造研究所成立于年,作为全国唯一铸造技术行业归口单位,铸造所承担了大量铸造材料、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工作。多年以来,铸造所汇聚全国精英,在应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学术交流、技术普及提升等方面深耕细作,发扬科学家报国精神,不断挑战一个个极限,推动中国铸造工业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65年来,铸造所承担了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在内的国家级奖励19项、省部级奖励余项。铸造所通过创新不断填补国内空白,开发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铸造材料、工艺和装备,塑造了铸造行业中国国家队形象。弥足珍贵的是,铸造所牵头组织或参与制修订铸造专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近项,是响当当的铸造技术国家引领者。不仅如此,因为拥有中国绝对一流的铸造技术和人才,铸造所还赢得了世界铸造组织的青睐,是世界铸造组织4个标准委员,前董事长娄延春研究员当选/年世界铸造组织(WFO)副主席。铸造所,助力中国拥有世界铸造行业的话语权。
年,铸造所开始企业化经营,迅速开拓了一条产学研用发展之路。此时,铸造所国家使命更加清晰和聚焦:为发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提供铸造技术和服务。转制20余年来,铸造所根据国家战略需求,研制高端铸造技术、工艺及装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实现多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其中“大型水轮机关键件双精炼铸造技术及产品”和“优质铝、镁合金铸件变压反重力铸造成套技术”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电渣熔铸大型变曲面异形件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铸造所形成了完善的高端铸造成型工艺技术和复杂铸造件制造技术体系。目前铸造所产品已全面覆盖国内高端装备领域,实现了“上天入地”:太空卫星和火箭,空中导弹和飞机,地面装甲和雷达,海洋舰船和潜艇……当中的高端铸件随处可见“铸造所”的标识。在能源装备领域,三峡大坝、葛洲坝、金沙滩、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内重点工程的发电机组核心铸件,均由铸造所提供。
近年来,铸造所在创新体系建设和成果产业化方面屡有建树:以“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造型材料和铸锻金属)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和“先进铸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三个国家级科技平台为主体的多个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大力开展铸造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的研究,实现材料研究——工艺开发——装备研制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并在沈阳的两个产业基地——南区、西区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在这两大产业基地中,拥有特种钢铸件、电渣熔铸件、铝镁合金铸件、钛合金铸件、高温合金铸件、铜合金铸件、铸造材料、铸造设备等八大基地,和成套加工制造中心,为我国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装备的自主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优质铸件。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专注于铸造领域技术、工艺和装备,不断创新和实现新突破,打造铸造技术原创策源地,为中国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谈及铸造所未来,刘志中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