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二战时期,还是在现代化战争环境下,鱼雷的作用和地位都无可替代。鱼雷具有隐蔽性高、命中率高、突防效果好的特点。在海战中,哪怕鱼雷攻击无效依然可以作为干扰性极强的武器打乱敌军的军事防御部署,为下次攻击赢得宝贵时间。
那么,二战时期的鱼雷是否可以击沉现代化的驱护舰或者航母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好比一把AK突击步枪,放在成年人和孩子手里一样都可致命。
二战最强鱼雷
二战时期,各军事强国都在研发属于新一代鱼雷,主要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其中,日本的93式鱼雷被称为最强鱼雷,93式鱼雷于年开始研发,主要为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战列舰而专门设计的。
93式鱼雷可装备在轻型舰艇上,在同类鱼雷中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推进动力采用的是氧化剂,压缩氧里面没有氮的成分,在燃烧后排出的气体可溶于水,这就使得该鱼雷的气泡大量减少,极大增强了鱼雷的攻击隐蔽性。
科普:压缩空气中的含氧量一般在20%左右,如果使用压缩氧气,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鱼雷的射程。
93式鱼雷长约9米,重约2.6吨,拥有近千克的高爆炸药弹头,最大射程可达40千米,最大攻击速度50节,整体性能数据相比较美国当时装备的MK15型、德国的G7型鱼雷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具备击沉美军航母和各型战列舰的能力。但是由于压缩氧技术不成熟,可靠性较差,曾经出现过自爆事件。
据相关资料显示,鱼雷的命中率一般在20-40%之间,也就是投射/发射枚鱼雷,最大可击沉击伤各型军舰约艘。为什么鱼雷威力会如此巨大呢?
高爆炸药
鱼雷的弹头战斗部装药量(高爆炸药)是很大的,一般的主流鱼雷装药量都不会低于千克,绝大多数都在千克以上,如此量级的装药量一旦击中水面舰艇或者潜艇,如无意外,基本会被击沉。
二战期间,日本的金刚号战列舰(kongou)被2枚鱼雷击中后沉没;扶桑级战列舰(FUSO-classBattleship)被4枚鱼雷击中后发生大爆炸沉没。包括航母在内的重型舰船也基本在2-6枚鱼雷击中后沉没。
空气和水的密度
我们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质(1g/cm,10^3千克/立方米(t=4℃)),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水的密度为kg/m^3(分子间距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水的密度是空气的倍。
鱼雷的杀伤原理
无论是二战还是当前期间,各型军舰的舰体设计都是采用各种特种钢材和装甲来建造的,舰体结构异常坚固。想要直接击沉军舰,当前最好的方法是反舰导弹,先破甲而后在舰体内部爆炸,造成最大的破坏力。反舰导弹攻击的军舰水上部分,而鱼雷却是攻击军舰的水下部分。
根据空气和水的密度,鱼雷弹头部位高爆炸药想传递同当量的水下能量,在水中就要比在空气中大上倍,这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倍增效应。如果军舰被千克的高爆炸药所释放的能量触及,足以撕裂军舰坚固的舰体。
鱼雷在击中军舰后主要依靠冲击波在舰体部位直接形成泡沫喷射攻击,这时,军舰就会上下或者左右摇摆,在经历几次摇摆之后,军舰自然就会被自身的重量损坏,这样就达到了击沉敌军军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