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李志勇自幼生长在北京什刹海边,街坊邻里有几位船模爱好者经常在水边放船,这便开启了他对舰船模型制作的热爱。年,他和另外几个模型爱好者成立了“罗马湖舰队”,李志勇担任设计师,73岁的耿稚昇是技术指挥官。7年前,大家开始制作航母编队模型,直到年10月,他们才完成了舰队中最后一件作品——航空母舰。至此,“罗马湖舰队”正式完成包括航母、潜艇、驱逐舰、护卫舰、医疗船、补给舰、两栖登陆舰七艘军舰组成的航母编队。(来源:中国新闻网)
说起这些年制作舰船模型的经历,李志勇卧室里摆放的大大小小的舰船模型就是最好的诉说,这些都是他的宝贝。
摆放舰船模型的这个架子是特制的,在这个架子上的第二层有些特殊,它的高度要矮一些,其实这里面摆放的都是近两年来李志勇为航母准备的舰体上各种各样的模型。
年,李志勇和耿稚昇开始筹划制作航母模型,由于找不到能用的图纸,他们就等比例地打印航母各个角度的照片,开始研究,由于面积较大每次拿出来都要摊放在屋里,一开始李志勇的爱人不是很理解,可是看他那么执着与痴迷,慢慢地,他的图纸都是他爱人帮他卷起来保管。
由于这次做的辽宁舰模型比例较大,他们没有地方完成舰体制作,就找到外地一同爱好舰船的朋友一起制作,可这中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由于爷爷们对舰体的要求比较高,第一艘舰体在制作过程中就废掉了,这让他们很沮丧,不知是哪个环节的疏漏,最后的舰体无法完成,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开始翻阅资料和杂志,想在其中找到一些可参考的内容,耿稚昇工作室的书橱里摆放这些杂志都是他们参考的范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年初,他们去到山东找到了另外一个有条件制作舰体的地方开始重新制作起来,也就是这种执念,经过三个月的打磨,这次舰体制作成功了,可如何运回北京又成了一个难题,就这样兜兜转转7月份终于把舰体模型运了回来。
从运回来的那一天开始,两个老人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工作制模式,俩人分工协作,一个负责技术安装,一个负责外观制作,配合十分默契。耿稚昇每天早上八点半到自己的工作室,晚上十一点才回家睡觉,李志勇也把自己的休息日都跑来工作室,他说“比上班打卡还准时”。
耿稚昇说:“这次的航母,光用线用了米,每一处步线和每一个灯光都要精心计算好,测试好正负极是否都一致才能安装,即使是一个小小灯也要测试好几遍。”
就是这样两个执着并且有信念的老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艘航母模型。在他们看来,完成一件成品是很有成就感,但心里却也感觉空落落的,最享受的还是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