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峰
甲午战争中沉没的清朝北洋水师“定远”舰正在进行打捞工作,一块重达18.7吨的护防装甲板在时隔年之后重见天日。由此可见定远舰当时被称为铁甲舰绝非浪得虚名,虽然这块铁甲在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海水侵蚀后,早已锈迹斑斑,但依旧难掩其敦实的厚度以及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堪称一流的防御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正是战列舰兴起的时代,而铁甲舰就是当时海战里特殊的存在。
定远号铁甲打捞成功国内确实经常能见到把清朝北洋水师的“定远”级铁甲舰称为战列舰的情况。这种说法可以说也算不错,但严格来讲,又是有问题的,主要的症结是出在“战列舰”这个词的定义上。中国从清末年间我国开始创建西式海军,就没有能建立自己的舰船分类标准体系,很多名称都是借用外国名词,尤其喜欢借用日本的舰种汉语名词。
广义上的“战列舰”在民国时代称为“战斗舰”,是指主战军舰。由此可以涵盖的范围极广,上至风帆时代,下至二次大战,只要是主战军舰,都套用这个名词。在这种定义下,定远级可以说成是战列舰。
定远号模型按照狭义的专有名词解释只有两种特定的军舰可以称为战列舰。一种是18世纪风帆时代采用战列线战术作战的主战军舰才能叫“战列舰”。第二种是铁甲舰时代之后所出现的现代意义的战列舰。这两类军舰,我们都叫作战列舰,有时候为了区分,又会加上前缀,诸如风帆战列舰、现代战列舰等。如果按照这种狭义的定义,“定远”只能算为夹在风帆战列舰和现代战列舰时代中间的铁甲舰,而不能归入战列舰。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铁甲舰是清朝花多万两白银从德国购买的,当时在亚洲是最强大的战舰。水线上装甲厚毫米,水线下装甲厚毫米,炮座装甲厚毫米,司令塔装甲厚毫米,排水量吨,在当时堪称豪华配置,是中国海军史上第一级近现代意义上的主力舰,被称为“亚洲第一巨舰”。
定远号复原
在后来的甲午海战中,定远号算是对得起日本人对他的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