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在不算遥远的未来,必然向着少人化、无人化、大型舰艇专业突出化、全面信息化、舰载武器智能化等方向演化,除了航行原理外,在方方面面将逐步改变人们对海军的认知。
前言顾名思义,水面舰艇指的是执行水面作战任务、在水面航行的舰艇。近百年来,水面舰艇分化出了不同的舰种,如航母、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登陆舰、导弹艇、猎潜艇等。这些不同的舰种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都有过自身的辉煌时刻,但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些舰种已经或正在被历史淘汰。
当代航母-中国海军山东号它们的出现以及消失,都和人类对材料的利用以及各学科理论的发展不无关系。今天,在二战中担当海战主力的航母、战列舰和巡洋舰等大型舰船,只剩下了航母一枝独秀。曾经雄霸海洋数十年的战列舰,早已踪影难觅,成为了历史的回忆。巡洋舰也正在逐渐被大型驱逐舰所替代,不久的将来也会消失不见。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舰船本身只是个水面平台,这个平台需要被设计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作战时的武器性能、海空探测能力,说得洋气一点,叫做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为数不多的现役巡洋舰现在的水面舰艇,攻击方式基本都以导弹为主,鱼雷和舰炮都很少有机会一展身手;探测能力借助飞机和卫星的协助,也达到了以数百公里,甚至以千公里为单位的距离。在这些仍不断向前发展的技术条件下,水面舰艇的未来发展,必将与过去完全不同,与现在大不相同。
下面设想一下数十年内能够在海洋上占据优势的水面舰艇,应该是个什么模样。
航空母舰航母在一定时期内仍会存在,但与现在最先进的航母相比,在理念上会有很大的变化。
日本现役准航母现代航母的优势,仍然聚焦在舰载机的探测及攻击距离方面,另外再加上机载弹药的性价比。
未来随着导弹技术的升级,舰载机的优势会越来越小,甚至呈现负面的结果。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攻击距离
现阶段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通常为数百公里到一千余公里之间,在这个范围内,任何水面、空中及水下的敌方目标均在航母战斗群的攻击能力之内,这也是它存在的理由。
这种存在的前提,是对方的反舰导弹射程无法达及自身。未来如果反舰导弹的发展普遍超越了舰载机作战半径,承担反舰任务的舰载机还有没有大量存在的必要,就要打上一个问号。毕竟,对方在己方舰载机作战半径达不到的距离上大量发射反舰导弹攻击航母的话,舰载机此时的作用甚至还不及舰上的近防炮。
反舰导弹的性能决定舰艇的发展未来2、造价
随着电子化、信息化的进步,舰载机为了自身的生存及进攻的有效性,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昂贵。现代一架舰载机的价值,可能越过了二战时期整个航母上部署的全部螺旋浆型舰载机。
伴随着舰艇自身防卫能力的增强,舰载机在各方面都需要永不停歇地更新、升级,这可能导致一艘航母上配置的舰载机价值,远远高于数倍反舰导弹的价值。结合作战效果的下降,这将使舰载机反舰变成尴尬的存在。
、飞行员的价值
越复杂的战机,对飞行员的要求就越高。培养一个舰载机飞行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果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舰载机在海战中的生存优势,变革必然会发生。因为飞行员的损失绝不是像飞机那样,在工厂流水线上能较容易地获得补充。
那么,航母将向什么方向演化?
海军现役舰载机最主要的变化,就体现在舰载机上。以攻击舰船为使命的舰载机数量将大幅减少,或仅有数架保留携带反舰导弹的功能,以备万一。航母上的舰载机将分为两大主类,一类是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另一类,则是第一类的空中保镖,以及对方预警机的杀手。
要保证每一架预警机都至少有一、二架战斗机护航。未来海战中,谁在最远的距离上先发现对方,谁就占据了战场的先手主动权。从这一点来说,数量众多的预警机(综合了指挥机的功能)对于航母战斗群的打击能力和自卫能力,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
预警/指挥机的数量将大幅增加长航时无人攻击机的存在,使得预警机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有限的舰载机数量,必须分配一半左右给保镖和杀手们,反舰这种舰载机从前的主业,届时反而成了次要的功能。
攻击对方水面舰艇群的任务,就交给己方的导弹雨。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船去做。
重型综合战斗舰从上面可以看出,航母舰载机的功能,转变成了大洋上的火眼金睛和智慧大脑,主要目的是用来发现敌人,指挥己方攻击。这基本上已经耗尽了它的甲板使用能力。那么,攻击对方的重任,将由重型综合战斗舰来实施。
这是现代大型驱逐舰的进化版本。
饱和攻击想象图综合战斗舰的主要功能,就是远程火力输出。除了本身强大的探测和数据处理能力之外,此类主战舰艇的特点是吨位大、导弹多。根据所装载的导弹主要种类,可以分为防空型、反舰型、对陆型,可能还有反潜型。
简单地说,预警指挥机类似于远出的作战大脑,综合战斗舰相当于移动的武器库。无论是攻击对方的空中力量,还是海面舰队,与航母共同进退的综合战斗舰都能形成饱和式攻击,使得对方极难防御。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未来从舰上发射的各型导弹,射程必须大于舰载机航程与机载导弹射程之和。这种趋势正在发生,具体可以参考美国“战斧”式导弹的发展历程。
导弹发展过程中的变迁总之,目前这种大而全的驱逐舰功能模式,将会向大而专(相对而言)过渡,而发展的重点在于各型导弹性能的提升,及电子化、信息化功能的进步,而非聚焦于舰艇本身-外壳可优化的空间已经不多了,而且这对于整体战力的提高并无决定性作用。
中型综合战斗舰这种舰艇相当于缩小版的重型战斗舰。跟随航母战斗群行动,担负着战斗群贴身保镖的角色。舰载武器以防空导弹、拦截导弹为主,主要是应对敌方发起的反舰饱和攻击,以及重型战斗舰未能有效阻止的来自对方空中力量的攻击(理论上)。
中型战斗舰的数量,视乎对手的攻击能力而定,基本上要对可能来袭的导弹形成饱和防御,最大化地化解己方危险。
现代航母战斗群反潜以上对主力舰艇的描述中,没有对反潜的具体方案。由于潜艇的特点,它不会很快退出海战的舞台。但战术型潜艇的威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通讯方式,也就是说接受来自天基或水面指令的方式,这决定了它需要和对手保持的距离。而这个距离,则反过来决定了水面舰艇的反潜方案。
未来的潜艇,靠自身来发现对方水面战斗群并进行攻击的可能性只是在理论上存在,在实战中如果离对方如此之近,潜艇早已被发现了。那意味着毁灭。因此它需要来自己方数据链的支持,这也是制约潜艇发挥的一个重大因素。
现代反潜原理在没有出现更新换代的潜艇探测技术以前,反潜的任务多半需要由航母上的无人反潜机执行中、远程搜索,综合战斗舰上的反潜机执行近程搜索。
小结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将朝着少人化、无人化、大型舰艇专业突出化、全面信息化、舰载武器智能化等方面演化。
在这个过程中,现在的水面舰艇所担负的职能都会发生变化。本文主要谈到了航母未来的变化,它所承载的舰载机,将发生质的变化,从进攻利器更多地向信息化作战需要过渡。
另一方面,舰载导弹的发展将直接影响舰艇本身的功能定位。
法国现役航母简单说来,就是谁家的导弹打得远、打得准、数量多,谁家的信息先形成作战指令并通过数据链执行,谁就能在未来的海战中取得先发优势,甚至是决定性的优势。
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水面舰艇,更多的是依赖高科技。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越来越少,装备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