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外媒报道,中国第二艘型综合补给舰已经在海上完成测试,舷号,预计命名为“查干湖”号,目前它正停靠在南海舰队港口等待入役!型补给舰是中国海军的新一代大型综合补给舰,全长米,宽31米,满载排水量为吨,最大航速25节,大概可装载约2.5万吨燃油,超过吨物资和吨淡水,舰载武器尚不明确,只有两座型近防炮可能性较大。比上一型和更早的型两万吨出头的综合补给能力无疑是巨大提高。
随着中国海军走向深海和全球,对高性能综合保障补给舰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中国海军的补给舰发展又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呢?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海军迫于国力还是以“飞潜快”为发展指导思想,主力舰艇的发展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补给舰这类后勤保障舰艇的发展更是无法提及。最早对补给舰的需求是为了跟踪测试“东风5”弹道导弹飞行数据的“”任务。航天测量船和护航舰艇要到达南太平洋斐济群岛西北海里处,这样的距离远远超出中国海军已有船只的自持力。
从70年代开始,建造了4艘型补给舰,但仅仅具备了油水补给能力,武器弹药补给能力为零。“任务”之后,海军长期没有远洋任务,4艘型补给舰中的1艘也出口给巴基斯坦,因此我国补给舰发展停滞了30年。到本世纪初,才又生产了2艘型补给舰,提升了补给技术手段,但限于吨位,总补给量没有质的提高。
从中国海军开始参与亚丁湾护航以来,两艘远洋综合补给船使用频率激增,两艘型综合补给舰都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整时间。从年开始,中国海军陆续接收了6艘A型补给舰,使中国海军补给舰终于跟上了主力舰艇的发展步伐,而级补给舰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海军补给舰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级补给舰最重要的一项性能就是最高航速可能达到了25节,可以对航母进行伴随补给,这是之前任何一型国产补给舰所不具备的,与美国5万吨,26节航速的快速补给舰已经相差不远。但是,我国限于远洋作战经验的单薄和相关补给体系建设的不完整,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借鉴加强。例如美国海军的多级补给体系中,设计装备大量对航速要求不高,职能单一的舰队油船和干货弹药补给船。
在远洋航行中,航母舰队配属的快速补给舰完全不用靠岸,有这些油船、干货船完成从岸基到海上的第一级补给,再由快速补给舰与这些专职补给船进行二级补给对接,最后快速补给舰在补给作战舰船。这种离岸多级补给模式,使得远洋作战补给方式更为灵活、多变。
但是中美两国海军作战使命的完全不同,中国的海军补给体系既不需要客观也完成不了美国那套。中船重工所曾设计过核动力综合保障船,或许预示着中国未来远洋补给的发展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