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两栖作战是一种作战样式,也是现代战争中时空跨度大、影响因素多、组织最复杂的军事行动。美军两栖作战手册中指出:“两栖作战是由海军和登陆部队搭乘舰艇自海上在敌岸实施的协调一致的登陆(着陆)行动[1]。”有别与其他水面作战行动,两栖作战是一种以进攻为根本特征的作战行动,具体可细分为两栖进攻、两栖包围、两栖袭击、两栖夺占、两栖试探等类型[2]。
传统两栖作战体系主要包括两栖舰艇、两栖车辆、直升机、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等专门的两栖装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战场环境的变化,两栖作战作为一种多类型武器装备技战术高度合成的作战样式,在战场空间、作战理念、武器装备方面体现出一系列革新和发展变化。
1两栖作战理念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作战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代信息化、智能化高技术战争不在于对敌方有生力量以及战场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而是强调依靠强大的多维立体侦察监视、远程精确火力打击、远程兵力投送和精准后勤保障能力,实现对敌方战争能力的压制和控制[3],进而战胜对手。这是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理论与传统作战理论的根本差别。
两栖作战中,为了避免岸防火力的致命打击,美军立足于新一代登陆工具着眼提出了“超地平线[4]”两栖登陆作战。超地平线登陆就是利用远程精确打击和兵力投送能力,在敌探测距离之外(或火力范围之外)对敌开展威胁。此两栖作战模式的战斗过程表现为“掠海式登陆”与“超视距登陆”相结合的状态。
其基本作战过程的构想为[5]:登陆地点与时间确定后,在敌方岸防火力作用范围以外便开展战斗人员车辆的编组投送,利用现代高速突击装备技术的优势,随即进行远距离海域快速冲击,通过远程精确火力对防守方岸线与后方纵深目标展开打击,扰乱压制防守方的防御部署力量。与此同时,利用机降突击迅速夺取敌后方机场、油库、桥梁等高价值目标。
由于传统登陆两栖作战抢滩登陆消耗巨大,未来大规模两栖作战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减少,重在谋求对敌目标精确打击和核心目标攻占或瘫痪,对两栖作战力量的机动灵活性和快速反应性提出更高要求,而这正是无人化装备具备的突出优势;现代两栖作战将涉及陆、海、空、岛岸等多维领域,战场对抗激烈程度越发凸显,无人化装备将凭借其智能化、低成本、无人员伤亡等特点在“夺占控场”中有效发挥“先锋”作用;传统两栖作战强调功能作战编组,未来两栖作战则更加强调根据任务需要开展动态模块化组合,体现不同的作战能力,无人化装备灵巧模态组合优势也将更加适应两栖战未来体系联合发展要求。同时,以有人/无人协同为主的作战力量演变趋势,也必将推动无人化装备在两栖作战中的部署与应用,并为两栖作战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注入新的活力。
2无人化装备发展需求
随着两栖作战理念和技术发展的深刻变革,无人系统有望成为新时期两栖作战的新型装备,部分替代有人装备执行高风险、高难度的作战任务,实现对海上水下战场态势感知、火力打击、战场评估和综合保障[6],其作战隐蔽性更强、作战灵活新性更高。21世纪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重点对智能化无人自主系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7],并成功应用于伊拉克,阿富汗和叙利亚作战中,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
传统两栖作战都强调依托有人装备和信息技术优势达成作战意图[8]。面对领土争端和军事博弈,两栖作战在未来仍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战形式之一。随着无人作战系统的愈发成熟,在两栖登陆行动中由无人作战飞机、无人作战艇、无人战车、无人潜航器等组成的无人化作战体系与有人装备协同作战,将发挥出更大的作战效能。
未来两栖作战在大量情报数据的支撑下,依托智能化决策系统为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其中“无人化”武器装备有望成为执行作战任务的重要力量。使用无人机用于两栖作战先期的侦察监视、情报获取;使用无人机蜂群实施直前“饱和式突防、分布式杀伤和先导式突击”[9];使用无人潜航器实施海滩登陆前的水下侦察和水下排障等;使用无人两栖战车实施近距突击、岸火压制和障碍排除等,这些都是无人化装备在未来两栖作战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两栖作战行动及装备需求如表1所示。
3无人化装备发展现状
两栖作战能力越来越受到当代海洋强国的重视,两栖作战能力的强弱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海军作战能力的标志。无人化装备作为新型作战力量可有效替代传统有人装备来执行一些高风险、高难度的抵近侦察、饱和攻击等任务,提高作战灵活性、降低人员伤亡。为此,世界各军事强国积极投入两栖无人化技术研究,大大推进了两栖无人化装备的发展进程。
3.1无人作战飞机
无人作战飞机军事用途广泛,在未来战场上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无人机平台续航时间长、隐身性能好,且无人员伤亡顾忌,可替代有人侦察机执行敌态势侦察监视和通信中继任务;无人机平台可自身装载或携带制导武器对时敏目标进行近距离精确打击,实现近距离接敌并对敌方实施电子干扰、压制、攻击等信息作战,甚至实现无人机间编队组网协同自主交战。此外,无人机平台还可以用于后勤保障领域实施后勤物资补给、伤亡人员搜救后送等综合保障等功能。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未来战争构想中,包括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战车在内的无人化装备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抢滩之前,海军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无人机将首先从舰船起飞执行侦察任务。为了提升两栖攻击舰战斗能力,美国海军陆战队要求两栖攻击舰搭载多用途无人机,为此提出MUX项目,又称:无人驾驶远征能力计划,目标是研发一款可在两栖战舰上垂直起降的通用无人机,用于执行侦察、通信中继、货物运输等各种各样的任务,补充或替代现役所有型号舰载机。
MUX属于第5等级也就是最高等级无人机系统(目前,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目前装备的MQ-8“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属于第4等级无人机),最初被要求承担预警、指挥控制和通信、电子战、情报侦察监视和目标捕获、持续火力打击、护航、战术分发等7项任务[10]。
此外,土耳其这些年也在大力发展无人机,并将于年试飞BayraktarTB3新型无人机[11],能从两栖攻击舰甲板短滑跑起飞降落,可通过卫星中继遥控的该款无人机,其航程达到数千公里。
法国海军“西北风”级“迪克斯莫德”号两栖攻击舰已搭载“坎姆考普特”S-无人机[12],这是旋翼无人机首次在欧洲两栖攻击舰上形成全面作战能力。该无人机可昼夜全天候使用,载重34kg连续飞行6h,航程可达km,配备光电/红外载荷用以执行侦察、监视和情报任务。国外两栖攻击舰舰载无人机图示如图1所示。
为适应复杂两栖作战环境、满足舰船起降要求,未来两栖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更加注重提升战场生存能力,与其他作战装备的协同信息集成能力和察打一体多用途能力。
3.2无人潜航器
无人潜航器(UUV)是一种以潜艇或水面舰船为承载平台,并协同其开展水下作战活动的无人化、智能化装备。无人潜航器能在水下长时间自主航行执行特定的作战任务,由于其活动隐蔽性强、使用灵活受限小、无人员伤亡顾忌,在未来海战中的优势越发明显,被誉为海军潜艇或水面潜艇的力量“倍增器”。
作为一种特殊的水下智能化海军装备,无人潜航器通常与潜艇或鱼雷有类似的外形设计,多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源,可提供持续数日水下作战活动能力。无人潜航器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中无人作战平台武器,按照作战任务要求可分为侦察探测型、水下攻击型和反水雷型。
大部分无人潜航器都搭载有雷达、声纳、摄像机以及电磁场传感器等先进的侦察探测设备,用于水下地形扫描,障碍物规避,水雷、舰艇等目标的探测跟踪,可与潜艇、水面舰艇等构成优势互补的水下侦察监视网络。反水雷、水下攻击是无人潜航器承担的一项重要作战任务,其自身可作为一次性扫爆弹药,对目标实施直接攻击,也可携带鱼雷、导弹、水雷等攻击性武器,发射或布放至预定位置后撤离。与此同时,无人潜航器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协同组网使用。
近年来,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研发各种类型的无人潜航器,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