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俄两国海军的战舰先后到访了菲律宾。
图示: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
或许是为了彰显两国对菲律宾的重视,派出的都是自己的精锐战舰。俄罗斯派出的是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巡洋舰,中国派出的是隶属于东海舰队的“长春”号导弹驱逐舰。“长春”号导弹驱逐舰属于C型驱逐舰的第三艘,装配有最新的型有缘相控阵雷达,再加上8套6联装垂直舰空导弹发射装置,为中国海军编队在远海行动提供强大的防空力量,满载排水量约吨左右。而俄罗斯派出的“瓦良格”号巡洋舰,满载排水量吨,装备16枚P―“玄武岩”反舰导弹,8座SA-N-6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2套“黄蜂-MA”防空系统,简直可以称为一座海上移动的武器库。无论是排水量,还是武器数量,“瓦良格”号几乎都比“长春”号多出一倍。但是,双方之间的作战能力,却正好相反,“长春”号要领先“瓦良格”号至少一代。原因很简单,两艘战舰之间已经形成了代差,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瓦良格”,已经是年近不惑的“老家伙”;而“长春”号则是刚刚入役不久的“00后”。两艘战舰在信息化处理、雷达探测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根本不能以排水量和武器数量这样可以数字化的指标来进行直观的比较。如果再面对中国正在批量生产的D型驱逐舰,以及即将入役的万吨舰,“瓦良格”的作战能力的差距的劣势将更加明显。
其实,俄罗斯也很清楚自己与世界主要国之间,在作战舰艇上的差距已经不断加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建造的,“现代”级、“无畏”级和“光荣”级,这些曾经叱咤一时的驱逐舰、巡洋舰,早已不适应如今的作战环境和作战需求。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就开始设计新的通用驱逐舰,只可惜设计方案不少,最终能开工建造的却一个没有。
图示:苏联海军的末代大驱计划
早在苏联解体前,北方造船厂就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通用型驱逐舰。当年苏联海军曾打算用舰充当苏联航母战斗群中的指挥控制舰,执行舰队导弹攻击和反导防空作战,具有极强的独立远洋战斗能力。为此,型驱逐舰装配着各种各样的武器系统,包括进行区域防空的S-F和执行点防空的SA-N-9两种防空弹,P-“蚊子”反舰导弹和瀑布反潜导弹,同时在直升机机库上预留了P-“红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位置。配备的主要雷达和电子系统包括,在前部装有一台36N85墓碑照射雷达,在后桅安装十字剑雷达。只可惜,这款战舰还没有开工,苏联这个红色巨人就宣告解体,所以型驱逐舰还没有机会上船台,就已经走向了终结。
图示:被誉为“最完美现代”的通用驱逐舰模型
图示:被誉为“最完美现代”的通用驱逐舰模型
俄罗斯独立后,“休克疗法”和所谓的军事改革,让俄罗斯军队的发展陷入了无止境的“衰退”。靠着向中国出售了4艘“现代”级驱逐舰,勉强维持着运营的北方造船厂,在21世纪初期推出了全新设计的“型驱逐舰”。“型驱逐舰”从其字面意思解释,就是“21世纪的现代级驱逐舰”,因为“现代”级驱逐舰的的海军代号为“工程”。根据设计,型驱逐舰长米,宽19米,吃水4.8米,全舰拥有名成员,排水量约吨。采用全燃联合动力,双轴双桨推进,选用的燃气轮机是4台乌克兰生产的DA80型燃气轮机。最大航速为29.3节,15节时续航力达到5~海里。在武器方面,主要的防空武器是“暗礁一M”区域防空系统,发射48枚48N6E远程防空导弹。而前部二级甲板处设置了16单元的“俱乐部-N”垂直发射系统,可混合装填发射亚音速的3M-54E1反舰导弹、3M-14E对陆巡航导弹以及91RE2反潜导弹。主要的电子和雷达设备包括,主桅顶端的一部MP-ME型“顶板-ME”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舰桥及舰艉直升机库上各装有一部“十字剑”火控雷达。可惜,这款被誉为“最完美的现代”的驱逐舰,从一开始俄罗斯就没打算装备,只是希望推销给中国、巴西和印度这些正在发展“蓝水海军”,但是自身在舰船设计和建造方面有一定差距的国家。所以,当没有外来买主的时候,战舰的命运也只剩下悄悄的消亡。
图示:工程从0吨的驱逐舰,缩水到4吨的护卫舰
俄罗之所以对型驱逐舰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压根就没看上这出口型的驱逐舰。毕竟在驱逐舰流行“相控阵雷达”的年代,三坐标雷达与时代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所以,俄罗斯准备自用的是一型排水量0吨左右,装备俄罗斯自行研制的相控阵雷达的多用途驱逐舰。而英国《简氏》也在年12月首度报道了俄罗斯将建造新一代型驱逐舰。这型由位于圣彼得堡的北方设计局设计,标准排水量约0吨的驱逐舰,是用于替代“现代”级和“无畏”级这些“老家伙”们的。该舰将装备俄罗斯最新研制的电子设备,采用类似西方舰艇的“隐身”设计。在武备方面,也堪称武装打了牙齿,8枚3M55型“缟玛瑙”反舰导弹、一门毫米口径的A-型舰炮、一套“蝼蛄”-2型反潜火箭发射器和“飓风”中程防空导弹系统。据称,总体性能不逊于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预计型的首舰造价约4亿美元,计划于年交付部队。这不过,当年型首舰“戈尔什科夫”开工建造之时,人们惊奇的发现,这型要与“伯克”级驱逐舰一较高下的战舰,已经缩水为一艘4吨级的多用途护卫舰。
图示:俄罗斯E型“暴风”(此前被译为“领袖”)的驱逐舰
图示:俄罗斯E型“暴风”(此前被译为“领袖”)的驱逐舰
虽然缩水了,但是俄罗斯对万吨大驱追求的脚步却没有停止。在年时,在俄罗斯“红星”电视台的节目中,一型名为E型“暴风”(此前被译为“领袖”)的驱逐舰曝光。这款由由克雷洛夫国家研究中心设计的驱逐舰长米,宽23米,吃水6.6米的驱逐舰,排水量将达到10-10吨。舰上可以搭载60-70枚反舰/对地巡航导弹,枚舰空导弹,16-24枚反潜导弹,主炮为mm多功能舰炮。不论是排水量,还是武器数量,“暴风”级在驱逐舰中都是当之无愧的“翘楚”。不过该型驱逐舰的各种雷达、电子设备堆砌在其桅杆之上,让它的桅杆看上去更像一支大号的“冰糖葫芦”。很明显,如果不是俄罗斯人在设计是没有充分考虑隐身效果的话,那就是俄罗斯的电子设备由于技术水平能力的差距,依然没有彻底摆脱以前“傻大黑粗”的形象。当然,与电子设备一样有缺陷的,就是该型驱逐舰的动力系统。虽然在年就已经被展示,而且也设计指标也明确指出,这艘满排10-10吨的大家伙,最大航速达到32节,巡航速度20节,自持力90天。可是采取何种动力系统,却一直没有明确表示,甚至到了年1月,军工委员会成员弗拉基米尔·波斯佩洛夫对国际文传电讯社介绍“暴风”级驱逐舰时,也只是称“其外观已经敲定。”所以,这型驱逐舰到底最后会采用现在正在兴起的的燃柴联合动力加全电推动的形式,还是采用所谓的核动力,目前还没定论。因为,采用燃柴联合动力,俄罗斯缺少燃气轮机和柴油机,以前的供应方乌克兰现在与俄罗斯剑拔弩张,面对可给俄罗斯出口燃气轮机的中国,俄罗斯又难以低下那个高傲的头。而采用核动力,似乎依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至少其“基洛夫”级巡洋舰的核动力系统,至今为止都不能让人放心。所以,俄罗斯只好宣称,该型战舰到了年再建造,如果真等到那时候,估计“暴风”级就成了还没开工就已经落后的驱逐舰啦。
从苏联解体到如今,俄罗斯先后推出过数款大型驱逐舰的计划,但是没有一个能够最终付诸实施,以至于现在俄罗斯海军依然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建造的战舰来支撑门面,所接收的新舰只能是排水量不足0吨中小型战舰。难道,俄罗斯在万吨战舰的建造上,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过过嘴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