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航空母舰是一种超大型的军用舰船,可以用来装载各种海上武器仪器,可以搭载小型战斗机,也可以用来运送大批的士兵或其他人员。对现代军事来说,航空母舰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海上战力的重要标准。
然而,稍微了解一下“航母”我们就会发现,全世界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航母,它们的速度都在30节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呈现两组数据:一,1节一般看做是陆地上的1.公里/小时,30节大概就是55码多一点的速度;二,二战后期,一些国家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速度超过36节,即66码出头。
在陆地上,汽车跑55码固然是不算快了,还不够上高速的呢!但是在海上,水的阻力肯定比空气大得多,这个速度算是还不错。普通商贸运输中用到的货轮,时速一般在15~20节左右;大型货轮和豪华游轮快一些,一般是25~30节。而航母,毕竟是军事武器,它来来去去被要求保持在30节的速度。如果再把空气和海水的阻力比算进去,海上的30节差不多就是我们坐高铁的感受了。
可是,二战结束到现在也半个多世纪了,人类在海上的速度竟然毫无进步吗?!
这就要考虑到其他原因!
二战时期,导弹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更别说精确制导。指哪打哪肯定是做不到的,大规模开战的时候,就只好由军舰拼尽全力跑到指定的位置上去。所以那个时候的军舰主要求快,只有跑得够快,才能占到先机、抢占资源,也可以灵活地躲避敌方打来的鱼雷。另外,当时飞机也才起步不久,战斗机体量大、维护难,是很难上船的。整个军舰不需要搭载飞机,就更显轻盈了,跑得快比较容易。
到了今天,各个大国都在搞导弹,你军舰跑得飞起来,也飞不过导弹吧?指哪打哪的任务交给导弹了,军舰就不再那么追求速度,这时候要考虑的,是资源的最优化利用:燃料,还有舰兵的体感。海面条件和陆上不同,真跑到36节的时候,军舰本身会因为摩擦而剧烈抖动,一方面加大了舰兵晕船的几率,另一方面也影响仪器的状态、加大了船体材料的耗损。
经过世界各国的长期尝试,最后大家都发现,30节,是最适合航母这种大型舰船的速度,是能耗、材耗、船员体感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下的一个“最优解”。因此,航母跑30节也就成了惯例。